施甸县大田坝村“吃”村情“吐”真情 一泉清水富村民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0日 16:32:43  来源:云南网

  云南网讯(通讯员 杨连武)施甸县旧城乡大田坝村委会居住着406户人家,1677人,山区居住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时至2015年,人均经济收入才到2081元,要走出贫困,说起来是笑话、做起来是传说。但是,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这个村却实现了“转弯超车”,甩掉了贫困帽。

  2016年,村级换届选举,新老班子交替遇上消除贫困项目实施。怎么办?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如何与新当选的村两委班子沟通思想、达成共识,拧成一股绳,尽快进入角色,更好地形成战斗力是当务之急。

  人们都知道,扶贫攻坚主题就是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总要求和贫困村退出的十条标准、贫困户退出的六条标准,那么,贫,怎么脱?产业拿什么来支撑?为此,大田坝的村党支部详细分析贫困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和致贫原因。在群众中开展了假如我是第一书记,村级集体经济靠什么来壮大?贫困户的家庭经济主要收入靠什么来增收等问题进行思辨性大讨论。在与村民开展心贴心、手拉手的捆绑发展思维统一后,制定出了《大田坝村三年脱贫攻坚规划》、《大田坝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大田坝村脱贫攻坚作战图》。这张图把山区澳洲坚果种植作为退耕还林、冬早蔬菜种植作为农民增收、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脱贫致富路子。成立了生猪养殖合作社、清露物华果蔬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冷库一个,投资400多万,解决了群众卖菜难问题,开发产业群提升就业群给农业增加长效收入。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清水小组的水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全力打造清水旅游特色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采取“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群众以土地入股、村委会以土地和资金入股,交由旅游合作社统一开发,按股份分红,用收土地回来,交答卷给你的军令状兑现承诺。

  在旧城乡的农村妇女选择嫁人过程中,流传着一句婚语:以前嫁人嫁饭,现在嫁人嫁汗。同样,在年轻男人中也有一句俗话,叫“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有很多人想走出贫困,但是,没有资金投入的尴尬事给一批批男子汉储存了走出去的勇气。

  说起大田坝村,人们都知道,这个村大部分人家都在海拔2700米的山区,土地都在海拔700至1000米的勐波罗流域,每天从山上走到种植的土地,路途中就需要花费四个小时的来回,真正能在土地劳作的时间不多。搬出大山是群众梦寐以求的愿望。

  2000年,施甸县初步尝试移民搬迁,一部分山里人开始移民下坝,下坝后的农民就开始经营土地,把早蔬菜种得又好又美,利用早蔬菜的时间差给全国蔬菜市场填补了空白。但是,靠种植的蔬菜需要等外地老板来收购,这样就导致自己的资源优势变成了外地老板的发展基地。为解决好农产品靠种植转变为靠经营的抱团发展理念,当地干部说得很好,做得很少,主要因素是没有资金,“村集体没有钱,有很多实际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何谈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村干部说话都没底气。

  如何在发展中壮大集体经济,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在2015年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村委会将放胆放手闯市场的机遇给了农民。党支部只做经济发展的“高参”,以多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找到了突破口。村里通过采取混合入股、项目资金入股、资产出租这三种方式激活了“沉睡”的资源。

  为支持农民把资源变资金,村整合400万元资金作为集体经济注入产业发展,在公路旁边建设了一个冷链物流公司,由此党支部服务产业经济发展的首个项目得到落实。

  在冷链物流公司运作成功后早冬蔬菜有了销售的窗口,农民当老板的愿望是实现了,但是,蔬菜价格始终达不到理想,是销售环节出了问题还是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曾经10元1公斤的无筋豆,跌到1.6元。20元1公斤的细辣椒跌至1.6元。为找准反季蔬菜外销价格低迷的症结和消除销售中间环节,实现种植区农田对接市场,把自产自销的龙头舞起来,这家叫清露物化冷链物流公司主动派出村民小组长杨福林拉起一大车蔬菜,从施甸出发途径四川进牛沙棚蔬菜、湖北武汉农贸市场、河北高碑蔬菜批发市场一路营销,把施甸热区蔬菜的全年无霜期种植的资源优势进行宣传。最终,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签定协议。施甸县旧城乡的冬季蔬菜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与北京市场实现超市与农田的无缝对接,云南山旮旯里冬季蔬菜“漫游”北京打下的是基础,服务的是产业、宣传的是施甸,改变的是农产品靠基地、等老板到自己走出去用资源换经济的跨越。

  大田坝的清水自然村是一个只有19户村民的村民小组,这个自然村人均土地不足两亩,但是,这个自然村却拥有脚踏保山境内最大的河流——勐波罗河。勐波罗河可开发漂流、有日出水量大地10000立方米的泉水,奇怪的是,这眼泉水还会出鱼,同时,这个自然村附件还有温泉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山洼可开发森林温泉旅游点,为帮助农民依托资源开发旅游,村党支部主动动员群众把土地作为股份,参股到开发旅游中。首先,来自施甸县文化局的工作队长主动给自然村做旅游规划,然后,施甸县电力公司主动帮助实施电网建设,国家开发项目帮助实施公路硬化,文化旅游项目扶持景点建设,村民土地入股共同开发游泳池建设的项目得到实施,一个政府无偿支持与农民抱团开发的旅游点建设成了扶贫开发的大工地。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游泳池刚刚建成,部分基础设施还未结束之时,这个自然村每天就有300人的客流量前来休闲旅游。有游客就有市场,这个自然村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就开起了6家餐饮服务的小食馆,休闲旅游的第一桶金给群众带来了熟悉的笑容。在现场,一位叫李从忠的老人高兴地说:项目刚开始时,我的确有点不相信,我怕他们糟蹋了我的口粮田,可现在好了,虽然旅游开发还没有分红,但是,由于前来游泳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我家孙子游泳池在周边靠烤洋芋、烤香肠,每天都可以赚两三百元钱,看来,这个方法比种粮食、种蔬菜还来得快。

  产业链上建党支部是大田坝村在须遵循大田坝村的立体性气候特点;着重解决群众不仅仅需要脱贫,还要致富的迫切愿望,从群众收入的数字上就可以看出,该村引导建设的物华果蔬冷链物流每年就可以给农民带来了5000万的劳务收入,生猪养殖合作社赚到外地市场的1200万元,2000亩澳洲坚果种植已初吐绿水青山的风景线,冬早蔬菜种植、乡村旅游路子增加了就业岗位,增加了群众收入。充分利用清水小组的水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全力打造清水旅游特色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群众以土地入股、村委会以土地和资金入股,交由旅游合作社集中统一开发利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建在产业链上党支部我信任。这是在现场,一位从新街村在清水自然村附近经营温泉,叫赵金应的老板说的肺腑之言,他还说,他经营的温泉一年只有10万左右的收入,一家人勉强生活,大田坝村依托清水自然村的资源规划出以游泳池为休闲中心,冷链物流产业园区、古道链子桥至清水7公里的大河漂流线路,自己的温泉就在清水保持完好的原始森林区域,开发森林温泉,他也要把资源并入资金项目能不能进入规划的股份他正在争取。

  目前,德宏州连接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的瑞孟宁路线正在实施,现在,保山、德宏以及临沧的客车线路已经发车两年,等到高速公路开通之日,就是旧城旅游旺、客源旺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