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当你打开这袋竹笋,就点开了2万多贫困户的生活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0日 00:34:48  来源:云南网

  在淘宝里输入“云乡人家竹笋”,跳出上百个搜索。“网红零食”、“宿舍小吃”、“开胃小菜”等等标签,看得人流口水。花25.8块钱,你就能网购20袋回家,坐在沙发上坦坦地吃。“竹笋味道特别好”、“味道很棒”、“口感脆嫩、非常不错”……写下这样评论的人,可能想不到,在打开一袋竹笋大饱口福的同时,TA已经连接了云南永善两万多名贫困户的生活。

已经包装好的竹笋小零食

  “云乡人家”是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之一,这是一家位于永善县细沙工业园区的民营企业,集原料基地、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密集型产业融合企业,2018年末实现工业生产总值7000万元。其中,竹笋占了产品总量的80%。“我们主要用的两种竹笋,一是筇竹笋,我们当地特有的野生竹笋;二是方竹笋。”董事长廖兴巧介绍说,这是依托昭通发展竹产业的优势而确定的。

已经包装好的竹笋小零食

  在生产间,她拿起一包30克的山椒笋尖说,“昭通做竹笋加工的企业不止我们一家,但是做成零食的,只有我们家。”她说,其他竹笋企业把竹笋加工成面向家庭的调味品时,她奔着竹笋小零食去了,“年轻人喜欢,小姑娘们喜欢,更容易打出品牌。”仅一家淘宝店就有上千人的购买记录印证了这点。

  而一袋山椒笋尖背后,带动了两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活改善。

加工车间

  廖兴巧扒拉着指头给我们算了算:

  做笋子,首先得有笋吧。公司与全县11个方竹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方竹产业合作协议”,积极组织发动农户种植、采收竹笋。公司按每市斤2.5元的标准作为最低收购保护价,随行就市,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按市场价格收购,低于保护价按保护价收购,切实保护竹农利益,极大地保护了竹农利益,解决了竹农种植后担心销售的难题。带动6个乡镇建档立卡户4560户22860人发展方竹种植5万亩,预计户均年增收6000元。

  其次是加工竹笋的工人,公司就业带动101个家庭实现稳定脱贫,产业带动85户群众脱贫,取得了一定成效。

  而除了主料竹笋,其他配料也是门生意。“生姜、大蒜、小米椒,这些配料以前我从建水购买,现在我们鼓励当地老百姓种。”其中,云南菜人家投资20万元建小米辣示范种植基地,购买小米辣籽种和化肥,免费发放给395户贫困户种植,聘请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现场培训指导,与试验区农户签订定单农业收购协议。培育示范基地450亩,带动全县种植小米辣7500亩,实现户均年增收0.95万元的目标。

女工陈通平靠这份在家门口的工作抚养3个孩子

  家住细沙乡阳堡村马路坡村民小组的陈通平,就是一个被这袋竹笋带动、改变了生活的人。

  2012年,陈通平的生活被一场车祸颠覆:丈夫殒命,自己重伤,留下了3个年幼的孩子和一堆近十万元的医疗外债,巨大的生活压力迫使她远走西北去摘棉花挣工钱。

  刚到新疆两个月的一天,她接到家里电话,3个孩子没带钥匙,被锁在了门外,于是3个孩子在厕所里呆了一晚上,第二天找人借手机才联系上了她。当时最大的孩子11岁,最小的仅6岁。得知消息,陈通平哭了一晚上,当即准备回家。可回来了以什么为生呢?

  回到永善没多久,她就听说家门口要建一个农产品加工公司,抱着试试的心态去了。公司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安排她进入粗加工车间,教会她分级,解刀等技术,为方便她照顾入学的子女,按计件计算报酬。

  陈通平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车间生产能手,月工资均在4000多元。几年下来,她还清了医疗外债,三个孩子学习努力,成绩都在年级前茅,在读高二的大女儿更是被学校推荐到昆明的重点高中学习。“如果没有云南菜人家,我不可能有机会在家门口打工,也就不可能把孩子教得这么好。”

已经包装好的竹笋小零食

  如今,廖兴巧正考虑从认定筇竹笋地理商标标志、扩大销售渠道等方式延长竹笋加工的产业链,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有就业机会,解决了留守老人和儿童在家没人照料的后顾之优,同时又能达到脱贫致富的效果。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杨茜 乐志伟 蔡侯友 沈迅 段芃 摄影报道

》》点击进入专题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