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寻走云南走进玉溪通海】通海福慧科技:吃进去“烂菜叶”吐出来“有机肥”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7日 22:33:16  来源:云南网

座落在通海五金特色产业园区的福慧科技公司。陈飞 普建彬 摄

  

  16日下午,“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寻走云南之玉溪篇”的全媒体记者还未走进通海县五金特色产业园区,远远地就看见6个擎天而立的胖柱子。

  “就是那些罐子,把烂菜叶子吃进去,然后又吐出有机肥料。它们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法器!”随行的通海宣传部副部长胡柏风趣地说道。就是在这里,云南福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慧科技”)将把来自田间地头和畜厩禽舍的农业生产废料变成肥料、燃气和电力,实现废弃物再利用。

  “从建设绿色工厂到生产绿色产品,从打造绿色示范园到建立绿色供应链。我们致力于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绿色转换,构建绿色循环体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福慧科技总经理詹武解读的绿色发展密码。

  

蔬菜废叶变有机肥料

福慧科技对通海杞麓湖进行日常维护工作及对各湖域零星面积的打捞。陈飞 普建彬 摄

  

长久以来,蔬菜产业尾端问题——废叶的产生和处理,一直是制约通海县蔬菜产业发展的棘手问题,同时也是菜农心头的一个苦闷问题。福慧科技通过将蔬菜废叶充分利用,经过处理制成有机肥料,解决了蔬菜产业的尾端问题,实现了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在乡村振兴中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

陈飞 普建彬 摄

 

  就是这每年25万亩的蔬菜种植面积、80万吨蔬菜产量,让通海县成为云南知名的“云菜”之乡。然而,蔬菜种植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菜叶成为一大环境问题。蔬菜废叶中的含水率极高,原先大量废弃的菜叶只能倒入垃圾填埋场,腐败发酵后产生污水,这股污水除产生难闻的气味外,还会渗入地下水,造成水体污染。

  记者在位于通海县里山乡的云南福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厂区看到,运送废弃菜叶的车辆不时从外面赶回来,倒进处理箱里。一体化的机器,一键式的操作界面,车间内两条废弃菜叶固液高效分离生产线正在紧张运行中,没有轰隆轰隆的机器运转声,没有臭气熏天、蝇虫漫天,与以往传统的制肥方式相比,该新型制肥机十分注重清洁生产。

  生产线负责人詹海波告诉记者,两条生产线同时运转可实现每天处理1000吨的废弃菜叶,使之不再形成污染,利用废弃菜叶中相对腐败部分生产有机肥料,24小时就能出半成品肥料,实现年产量5至8万吨。同时建设了一项配套的污水处理工程,生产排放污水经处理达到国家一级A标排放标准。 

  “蔬菜废叶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固体和液体,固体可以制成肥料,而液体则进入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净化成为工业、农业用水。现在,我们每天可实现处理污水1000吨。”詹海波介绍说,处理后的这些水免费提供给周边农户作为灌溉用水,为菜农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收益。下一步,在肥料制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也可以利用起来,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沼气提纯成天然气,变废为宝实现能源转换,不断发展循环经济。

  “通过从根本上构建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通海蔬菜产业将再一次驶上发展快车道。”詹海波说。 

  为进一步提升蔬菜种植废弃物处理能力,今年福慧科技投资0.54亿元实施技改,新增自动化预处理系统,改造固液分离系统,扩建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1350吨。据介绍,按满负荷生产测算,实施技改后年产达标水可提升至30万吨,自用沼气提升至33万立方米。同时,在原有肥料产能的基础上实施产品提档升级,新增生物肥产品。

  福慧科技立足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成的绿色工厂和产出的绿色产品,不仅为通海县蔬菜产业绿色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还为杞麓湖生态保护治理提供了支撑。自2016年3月开始,福慧科技利用自主研发的打捞设备,对杞麓湖水生植物残体实施规模打捞,截至今年1月完成工程作业,打捞和资源化处理水生植物残体达17万吨。

  

养殖废弃物产生清洁能源

  “养殖业不是必然带来污染的,要实现种养平衡,粪污得到资源化利用,让生态农业擦出新的火花。”站在福慧科技规模化生物天然气项目工程施工现场,詹武指着正在安装保温材料的巨型发酵罐介绍:“福慧科技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总投资1.8亿元,运用中温高浓度厌氧发酵技术,采用专业化设施和成套设备,形成日处理通海县及周边区域养殖废弃物680吨的能力。”

  该项目建于通海县五金产业园区内,占地80余亩,由日产16000立方米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和日处理1800立方米污水处理工程组成。工程以蔬菜废弃物和养殖粪污为原料,通过厌氧消化,生成沼气,再对沼气进行脱硫和提纯,生产出高纯度的天然气。项目投产后,如果按照设计能力满负荷生产,可日产沼气约33700立方米,提纯生物天然气16000立方米,日发电约20000度,生产有机肥约80吨、沼液液态肥约1880吨。

  通过畜禽粪便的收集、预处理、发酵、脱硫、脱水、提纯处理,最终产出生物天然气为园区企业提供清洁能源,产出沼气发电并网销售,同时利用沼液浓缩产出液体有机肥,利用沼渣二次好氧发酵产出生物菌肥。按日处理600吨设计能力,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6万立方米生物天然气、发电3100万千瓦时、20万吨液体有机肥、2.5万吨生物菌肥的产能规模,预计年产值0.6亿元。

  为配套项目运行,一个1.8万平方米的肉牛养殖场也在同步建设中,并且整个养殖场及能源生产车间的房顶将建成一个小型太阳能光伏发电场。

  詹武说:“一期养殖项目建成后,可形成2000头养殖规模,最终建成集生态养殖及废弃物回收、肉制品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清洁能源、有机肥料、畜牧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绿色循环体系,打造一个链接生态化的绿色养殖示范园。”

  此外,项目将铺设沼液输送管道与周边农田配套设施,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帮助指导农民发展绿色生态种植,大力推广使用沼渣、沼液,有效促进当地化肥减量化,提升作物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通海县作为全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加工、集散、销售基地,每日产出废弃菜叶1500吨至3000吨,每年产出畜禽粪污60余万吨。”据通海县农业局局长溥发高介绍:“规模化生物天然气项目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解决蔬菜和畜牧业废弃物回收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获得天然气和电力等清洁能源以及农业所需的有机肥料,有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也有利于通海蔬菜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云南网记者 党晓培 贾云巍 浦美玲 杨萍 罗宗伟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