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我们牵手并肩共战贫困
——云南中医药大学结对帮扶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侧记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0日 15:42:00  来源:云南网

  狂放不羁的怒江气势澎湃地奔腾在崇山峻岭中,在一个叫丙中洛的地方江水急转,形成怒江大峡谷中一片罕见的开阔地,号称“怒江第一湾”。这里江水平缓,土地肥沃,松竹环抱,茅舍掩映,一派绿洲景色,宛若世外桃源。

  丙中洛是无数人向往的绝美之地,也是深度贫困的核心区域。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基础薄弱,当地群众生活贫困,医疗条件差,孩子们的成长教育更是无法赶上外界的步伐。

  2002年起,云南中医药大学(原云南中医学院)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现为丙中洛镇)挂钩结对脱贫攻坚,至今已有17年。17年来,学校干部职工与贡山县、丙中洛人民并肩作战,结下深厚的友谊,同享奋斗的喜悦,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涌现出一幕幕出感人的先进事迹,谱写出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动人乐章。

工作队员家访受到群众赞誉。云南中医药大学供图

  17年中,学校先后选派到贡山县驻点帮扶的挂职干部104人,几乎全部为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有多名教授、博士、硕士,相当一部分有中医药专业背景。为了帮丙中洛乡亲摆脱美丽的贫困,一批批驻村扶贫干部和工作队员远离父母妻儿,一头扎进这块深度贫困的地方,用心用情用力在脱贫攻坚一线耕耘奉献。

  17年中,学校党政领导带头,克服洪水、泥石流、交通阻断的困难和危险,率处级干部到联系点开展脱贫工作。2016年以来,校党委主要领导先后6次到贡山开展扶贫工作。通过回访增进对联系户的了解,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85名处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丙中洛建档立卡户184户,其中已脱贫101户303人,他们的脱贫发展成为昆明城里的亲戚牵肠挂肚的事。 

我校驻丙中洛扶贫工作队队长李永祥为贫困户发山药苗。云南中医药大学供图

  17年中,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和专业优势,牢牢抓住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两件大事,针对性解决丙中洛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涉及扶贫、科技、中药、信息等部门的4个基层党组织与丙中洛村4个党支部结对共建,共联系农村党员49名,共同研究科技、中草药种植、互联网等扶贫举措,激发内生动力,带领群众脱贫发展。

工作队发农业生产物资。云南中医药大学供图

  17年中,学校先后投入扶贫工作资金493.05万元。从建成“云中四季桶村希望小学”到捐赠电脑图书,再到建设远程治疗台和远程教育平台;从建设卫生院功能室,到进行水管改造,再到购买扶贫工作专车;从建设蔬菜大棚,到修建核桃榨油厂,再到开展旅游宣传专题片摄制……有限的资金被使用在刀刃上,在丙中洛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医疗推动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

 
为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云南中医药大学供图

  17年中,流转的时光积淀了太多难忘的瞬间,感人的故事。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熊磊在扶贫工作中连续工作,在怒江边不慎跌倒,手臂受伤;原纪委书记杨中梁在扶贫途中发生车祸,右腕关节八级伤残;工作队员李永强不顾肺部疾病、侯玲忍着膝关节损伤的病痛、李泽飞推迟婚礼时间、叶东海博士放弃与妻子的孕育计划、单琼花教授顾不上生病的老人、黄铮第一书记无暇照顾年幼的儿子……

  7年前,云南中医药大学宣传部副部长侯宾曾在独龙江乡担任扶贫工作队员,其间创作的《独龙江帮扶工作队之歌》,如今还在独龙江两岸回响:“我是一个匆匆的过客,我是来自远方的旅行者。跨过高黎贡山,脚下就是璀璨神奇的独龙江。独龙江,我来到了你的怀抱,我最亲最爱的父老乡亲,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

  独龙江乡已经脱贫,丙中洛脱贫也指日可待。今年4月下旬,校党委书记王翠岗奔赴丙中洛,就贯彻落实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迪庆)现场推进会工作部署。王书记的讲话已牢牢记在村扶贫队员黄泉胜心里:坚定如期脱贫摘帽的信心和决心,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找准弱项短板,发扬钉钉子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既确保如期完成帮扶责任,更要注重工作质量“成色”。

校党委书记王翠岗为丙中洛镇党委讲党课。云南中医药大学供图

  6月13日,学校深入丙中洛镇开展助力脱贫攻坚专家义诊服务群众活动。校长熊磊带领着5名专家来到丙中洛村委会,为络绎不绝赶来的群众做义诊。专家们针对当地易发疾病、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疾病进行预防知识宣传,并就村民存在的慢性病、多发病、常见病提供现场疾病诊治,快速量血压、问诊、把脉、开处方、针灸,耐心解答群众的各种问题,对其健康症状进行相关讲解,并给予饮食建议,做好相关疾病预防。“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们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扶贫。”熊磊说。 

校长熊磊带领中医专家为群众义诊。云南中医药大学供图

  4月,副教授王丽霞离开美丽幽静的云南中医药大学校园,来到丙中洛,开始两年的驻村扶贫生活。她是学校到贡山驻点扶贫的第104名教职工。“今年贡山县要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一定会下沉一线,全面细致排查梳理问题,补齐短板,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王丽霞说,她会和丙中洛乡亲共同奋斗,向摆脱贫困发起最后冲刺,共同迎来更加美好的日子。

  云南网记者 程三娟 通讯员 侯宾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