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公里洱海生态廊道今年底建成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2日 07:54:27  来源:云南网-春城晚报

  原标题:50公里洱海生态廊道今年底建成 禁止机动车驶 洱海环湖公路将取缔 明年国庆节前129公里生态廊道完成建设

  

骑上自行车体验一把 

  “生态廊道是环洱海最后一道生态屏障,今年底将完成洱海西岸和东南岸50公里生态廊道建设,2020年国庆节前完成环湖129公里生态廊道建设。”初冬的大理,天蓝海蓝,阳光煦暖。走在从洱海西岸的洱滨村至城邑村1.2公里洱海生态廊道示范段上,各种深深浅浅的黄色植物,将秋意烘托得更为浓郁。曾经的洱海环海西路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功能齐全的各种慢行步道、自行车道和高低错落的沙滩、湿地、坡地、草坪、灌木林,恢复了湖滨带自然净化的生态功能。

  人退湖进

  把湖滨带还给洱海

  “在我们小的时候,洱海是有沙滩和湿地的。后来,随着人进湖退,洱海湖滨丧失了自然净化的生态功能。随着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的划定,1806户生态搬迁,‘红线’与‘蓝线’之间环洱海生态廊道的建设,人退湖进,洱海湖滨带自然净化功能将重新恢复。” 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指挥部工作人员李学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洱海生态廊道进行了概括性的解释。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洱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明确了洱海保护水环境治理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依托保护洱海这条主线,大理市建立了洱海截污治污五大体系,包括城乡一体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清水入湖工程体系和环湖生态缓冲体系。通过五大体系的建设,有效控制入湖污染负荷,丰富生物多样性,促进洱海水质改善。

  2018年5月30日,大理州人民政府正式向社会公布《大理市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蓝线即洱海湖区界线,以“2007年环洱海数字化修测地形图”和2014年勘定的1966米湖区范围界线划定;绿线即洱海湖滨带保护界线,以蓝线为基准线外延15米划定;红线即洱海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界线,以洱海海西、海北(上关镇境内)蓝线外延100米,洱海东北片区(海东镇、挖色镇、双廊镇境内)环海路道路外侧路肩外延30米划定。

  2018年实施生态搬迁、2019年下半年启动建设的洱海生态廊道,位于蓝线与红线之间。在洱海生态廊道建设的过程中,原来的洱海环湖公路将被彻底取缔。建成后的生态廊道,将不再允许机动车驶入,还湖区人民一个自然生态的亲水环境。

  重要防线

  生态廊道主线总长129公里

  “环湖生态缓冲体系即生态廊道的建设,是整个洱海保护体系的最后一道污染物拦截防线,同时也是洱海最重要的一道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廊道主线总长为129公里(包括海西段46公里,海东69公里,海北段和海南段14公里)。工程主要建设任务,一是通过将绿线以内的居民等人为干扰源永久迁出,修复和完善已受损的湖滨缓冲带,恢复自然生态功能;二是通过入湖口及沟渠湿地建设去除污染物,兼具生态及景观功能,形成环洱海连续污染拦截带,构建生态屏障;三是通过建设生态监测廊道,发挥监测管理作用,同时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将生态功能和人类需求有机结合,打造生态、低碳、环保、康养、智慧于一体的环湖慢行绿道系统。”承担了洱海生态廊道设计任务的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水生态规划设计研究院郭英卓总工程师介绍说。

  传世之作

  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景象

  11月28日,记者来到洱海生态廊道施工现场,郭英卓向记者作了详细介绍:生态廊道建成后,能够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和改善洱海水质,构建健康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洱海生物多样性和洱海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项目建成后,可使绿地率达75%以上,湖滨缓冲带修复面积达763公顷;恢复村庄段岸线长度32.4公里、郊野段岸线长度22.8公里; 恢复原有房屋侵占的湖区面积17公顷,扩大湖区面积10公顷。”

  为达到今年底完成50公里洱海生态廊道的建设目标,大理市湾桥镇、银桥镇两个施工点均实行了24小时3班倒的施工模式。在湾桥镇施工地点,湾桥镇镇长杜凯洋介绍,湾桥镇生态廊道工程建设涉及向阳溪、中庄、石岭3个村委会,100米范围内808户524.8亩土地流转和地上附着物的处置工作已全面完成,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全长6.4公里。

  当天晚上8时许,记者来到了银桥镇施工点。尽管天已经黑了,这里的工人却依然在井然有序地工作着。云南建投总承包二部执行指挥部长杨成周向记者介绍,银桥镇的施工内容有8.6公里的生态廊道,施工内容分管网和道路两部分,目前都在同步实施。

  “该项目涉及生态、景观、道路、桥梁、市政、环保、林业、水利、智慧等多个领域,专业类型多样,现场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及系统性强,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独特性等特点,设计方案需要结合项目进程不断优化、深化。”郭英卓说,“项目建成后,将给人民群众创造一个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生活和生态空间,还给老百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让广大群众都能共享洱海保护治理的成果,对大理市社会经济及洱海保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计建设者将以史诗般的情怀,为大理打造传世作品。”(记者 秦蒙琳 实习生 张海情 摄影报道)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