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越:有一种经历叫援滇,有一种人生叫奉献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0日 11:24:00  来源:云南网

陈越每次出行必备的四件套

  2019年8月,云南元阳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来了这么一位年轻的医生,他跋山涉水,下乡义诊,扶危济困,送医上门,言传身教,授人以渔。

  在乡村卫生院、贫困户家里、村组山路、田间地头,时常可以看到他与人笑语交谈、和蔼可亲,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同事们都尊称他为陈老师。

  陈老师名叫陈越,是2019年8月从上海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的第二批医疗援滇队队长,到元阳县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在高血压门诊和病房进行医疗方面的管理,经常下乡开展专题讲座、远程医疗、扶贫义诊、脱贫攻坚等方面的工作。为了不给别人增添麻烦,他每次下乡都会自己联系车子,安排好第二天的行程。

  “喂,你好!请问是王师傅吗?”

  “嗯,什么事?”

  “我想问一下明天大概几点钟能到南沙,我要去下乡。”

  “8点钟左右。”

  “哦!好的,那明天我8点左右到客运站来等你。”

给患有肢体残疾的唐奶奶送去关爱并且帮她检查身体

  第二天一大早,陈医生就穿着白大褂、背着双肩包、手提布袋子准时出现在客运站,他准备去元阳县上新城乡给卫生院的医生们做关于心脏病、糖尿病等一系列慢性病的“健康专题讲座”,同时教会医生使用“徐汇云医院”这个远程医疗平台。

  该平台是2018年沪滇东西部扶贫协作医疗对口支援引进的项目,在元阳县开设12个远程医疗点,通过该平台医生们可以与上海徐汇区的医疗专家们“面对面”沟通交流,快速诊断病情,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元阳县上新城乡卫生院院长张建福说,“陈老师过来以后,我们卫生院的远程医疗系统能够正常使用起来了,通过跟外面的专家沟通,方便老百姓看病治疗,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元阳县马街乡瓦纳新寨村村民白染簸一家6口人,因病致贫。儿子白簸祖患有精神残疾四级,母亲唐卜松因肢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媳妇在家务农。一家人的收入来源就靠她常年在外务工,家中经济困难。

  了解到唐家的情况后,陈越在村委会工作人员地带领下,来到家中为唐奶奶建立了动态健康档案,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联系元阳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医生,定期为患者进行双下肢肢体康复治疗及功能锻炼。同时,给唐奶奶家送上了一份“爱心大礼包”,大礼包里面有床上用品、大米、食用油等。

  陈越虽然到元阳支援的时间不长,但8个月的时间,他跑遍了元阳各个乡镇。期间,他研究并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这种方法,促进乡村医务人员诊疗服务能力和慢性病管理能力的提升。依托全县14家乡镇卫生院建立区域协作体系,因地制宜制定符合乡镇卫生院需求的帮扶计划,为87户贫困户开展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动态居民健康档案,进行跟踪服务,及时更新档案,为9家卫生院就如何进行网上预约就诊提供指导和帮助。

  “他来到元阳县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他掌握的知识传授给我们。在生活中,他低调朴实;在工作中,他任劳任怨、不怕艰辛,对待病人,他温柔体贴、和蔼可亲。”说起陈越,元阳县人民医院医生谭晓云忍不住称赞道。

和医院同事一起去乡下帮助瑶族同胞诊断病情原因

  陈越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2020年春节,他原本可以休假回上海与家人团聚,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他回家的计划,毅然放弃休假的机会,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加入应急小分队,坚守在元阳县人民医院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初心,守护人民健康,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在这次疫情期间,陈老师主动放弃回上海与家人过年团聚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前线。陈老师的这些爱心行动,令我们医院的干部职工非常的感动,我们要向他学习。”说到疫情期间的坚守,元阳县人民医院医生高唯很感动。

  8个月时间,陈越没回过一次家,想家的时候就一个人抬头仰望星空,或利用下班时间和家人开一下视频或语音聊天,嘘寒问暖,以解相思之苦。他舍小家、顾大家,积极投身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对待病人如同亲人一般,只要是他能做的事情,他会尽力做到最好。

  “能够有机会为云南百姓服务,这不仅仅是我的一种幸运与骄傲,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中,我为元阳的人民做了一点奉献,为上海元阳两地人民架起了友谊之桥,我深深地感到元阳人民给了我热情的接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诚挚的友谊。”在陈越看来,在元阳支援的这段经历,是共产党员的职责、使命、信念和宗旨不断地激励着他勇往直前。

  云南网通讯员 邵浩然 徐丽芳 摄影报道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