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碰壁”不服输,他终于打开幸福之门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4日 14:32:00  来源:云南网

       俗话说

失败是成功之母

马关县坡脚镇的李成明

经历几次创业失败的挫折后

慢慢摸索出成功的“窍门”

终于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今年35岁的李成明,是马关县坡脚镇小马固行政村新店坡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个本分、老实的庄稼人。李成明家里人多,生活贫困,想脱贫、想致富,一直是他家最大的梦想。

“前面那几年,他家是我们寨子里面甚至是我们行政村最贫穷最落后的人家,讨不着老婆,爷爷奶奶和父母年事已高,经常生病,看着很辛酸。”提起李成明家的过去况,新店坡村小组老村长赵继友十分感慨。

过去,李成明家很贫困,一间破破烂烂的瓦房,连遮风避雨都成问题,主要经济来源就靠脸朝黄土背朝天耕种那两三亩承包地,只够勉强糊口度日。他的老父亲李玉祥患有慢性病,需要经常住院治疗和长期服药,弟弟和弟媳又常年在外务工,照顾80多岁的爷爷奶奶和60多岁父母的重任就落在了李成明一个人肩上,每年昂贵的医药费和家庭生活开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由于家境贫寒,又无一技之长,年近30岁的李成明一直没有成家,看到同龄人娶妻生子,生活美满幸福,他很是羡慕。然而,几辈人的贫穷限制了他的思维,他也曾向生活妥协,或许,贫穷就是自己的命运。

2014年,李成明户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扶贫政策的驱动下,在县、镇、村各级工作队及挂包帮扶责任人的倾情帮扶下,李成明家对房子实施了加固改造,换了瓦、改了墙,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2016年实现脱贫退出。

随着脱贫攻坚政策的深入推进,29岁的李成明思想逐步“开窍”了,他认识到改变贫穷的面貌关键靠自己,他要像别人一样抬头挺胸做人。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经常问计、问策于来村里开展扶贫的工作人员,甚至经常跑到几公里外的村委会找村支书和工作队员了解咨询扶贫政策、产业发展政策。渐渐地,他心里滋生了一些想法和念头,他决定迈出创造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就在被评为档卡户的当年,李成明向亲戚朋友借钱,加上自己打工的积蓄,总共凑了3万元钱,租了13亩地,加上自家的3亩承包地,种植了16亩烤烟。他把改变现状的所有希望寄托于那一片烟田,每天起早贪黑,勤于管理,舍得用药用肥,舍得投工投劳,烤烟长势非常喜人。然而,由于经验不足,也因烟叶长势过好,导致烟叶不会变黄,烟叶等级大大降低。最后,全部烟叶仅卖了4万多元钱,扣除成本后,也没有什么收益。

付出与现实没有划上等号,李成明有些心冷。

当时,县发改局派驻的扶贫工作队员刘世斌得知这一情况后,一心琢磨着怎么帮助他家走出困境,给他讲了很多身边的致富典型,以身边人身边事激励他重拾信心再发展,并邀约他一起种植巴西菇。

李成明心想,自己一个人干是单打独斗,现在有工作队员带着自己一起干,他有文化、有能力,肯定能行,思考再三后,他决定第二次创业。

2015年,李成明和刘世斌共投资8万余元合伙种植了2棚巴西菇,其中李成明投入1.3万元。当时巴西菇还是个新产业,因管理技术不成熟、收购没有保障、缺乏政府政策支持、运输成本过高等因素,最终只坚持了2年,李成明的巴西菇产业也随之夭折。

这一次,李成明亏损将近3万元。创业再一次的失败,李成明又有些相信命运了。

“要改变贫穷、改变命运怎么那么难?”郁郁寡欢的李成明经常这样想。

这时,妻子龙妮安慰他不要气馁,振作起来。龙妮曾在李成明的菇棚里打工,他们常在一起搭棚、施肥、捡菇……他看龙妮聪明伶俐、思想开阔,龙妮看他能吃苦耐劳、有上进心,这一来二去,两人便慢慢地产生了感情,并于2015年走入婚姻的殿堂。巴西菇棚的爱情也因此成为当地一桩美谈。虽然创业失败了,但他收获了爱情和婚姻。

烤烟和巴西菇种植相继失败,李成明总结了一下,主要是经验不足、市场不稳定。但有国家好政策的扶持,有家人的支持,他坚信只要自己敢闯敢干,一定会成功。

2018年,李成明向银行申请产业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购买7头猪仔进行养殖。经过努力,2019实现养殖收入4万元,这更加坚定了他发展养殖业的信心。之后,李成明先后购买了6头能繁母猪进行培育,预计今年实现创收10万元以上。期间,他还辗转做起了木材生意,一年也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

“现在养猪有了一定经验,6头母猪都跟着要产仔,我准备再扩建四五格猪圈,把猪仔都饲养起来。另外,等木材行情好转,再继续做点木材生意。再把地里的几亩刺梨、李子管理好,我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李成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色,说完转身又忙碌起来。

在产业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李成明不等不靠不要

虽然经历了几次失败

但是他敢想敢做、苦干实干

幸福生活永远不会缺席!(马关县委办供稿)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