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养结合机构 床位数达到158.5万张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3日 12:50:00  来源:公益时报

原标题:我国医养结合机构 床位数达到158.5万张

发布会现场

■ 本报记者 王勇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共有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5857家,比2017年年底增加了59.4%,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有7.2万对,是2017年底的6.1倍。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数达到158.5万张,超过90%的养老机构都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4月8日,卫生健康委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医养结合工作进展成效有关情况。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经过积极推动和不懈努力,我国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标准体系、人才体系、信息体系基本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持续提高。

医养结合将相对独立的医疗卫生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实现了资源共享、服务衔接,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了专业规范、方便可及、综合连续的健康养老服务,提升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取得四方面积极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一是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医养结合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重要规划,并且写入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保障政策、加强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提出多项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新建的医养结合机构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可通过变更登记事项或经营范围开展养老服务。医养结合也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医院床位设置以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为主,建立医师执业区域注册制度,鼓励医师在医养结合机构执业。

二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人才队伍。形成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依法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这四种相对成熟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共有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5857家,比2017年年底增加了59.4%,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有7.2万对,是2017年底的6.1倍。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数达到158.5万张,超过90%的养老机构都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学科建设和骨干人才培养,设置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建立6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引导各类院校设置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健康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近日,教育部又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在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新增“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了全国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去年在线培训了近1万人。加强临床、护理、康复、全科等人才培养,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共培训医养结合管理和服务人员达到70万人次。

三是不断完善标准规范,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了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医养签约合作服务指南。制定了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和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机构的基本标准。制定了“老年护理实践指南(试行)”和“居家医疗服务参考项目(试行)”,为老年人享受全流程、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了标准、规范和保障。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将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优先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慢性病长期处方服务,最多可开具12周的长期处方。建立了全国医养结合管理信息平台,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围绕规范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强化疫情防控和传染病防控等方面,全面开展检查,切实提升医养结合的服务质量。

四是发挥试点示范作用,协调推动产业发展。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已经列入全国创建示范活动项目,国家卫生健康委支持山东省、四川省创建医养结合示范省。组织开展老年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工作,老年人在医养结合机构就可以获得远程医疗等各方面的服务。联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支持专业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服务机构建设。推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目录,目前已经评选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167家、示范街道乡镇297个、示范基地69个以及森林康养基地96个。

优化流程和环境

医养结合机构就是兼具医疗卫生服务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或者养老机构。如果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怎么办、程序是什么、流程是什么?

据王海东介绍,2019年,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里面作出了全面详细的规定,体现了“放管服”改革,优化了流程和环境。

具体来讲,如果是医办养,一个有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要开展养老服务,可以不用再新设立一个法人,也不用另行法人登记,调整服务范围或经营内容就可以。如果是养办医,养老机构要开设一个医务室、护理站、卫生室,不用行政审批,直接备案管理就可以。这是“放管服”改革的一项措施。如果养老机构要举办二级以下的有关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两证合一”,简化程序。如果同时新办医养结合机构,涉及到同层级相关部门,比如卫生健康部门、民政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部门,要求“一个窗口”办理。

同年卫生健康委会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放管服”改革又进行了进一步推进。比如,现有的有资质的和有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如果申办养老机构,具备的消防、建设、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资质,可直接依托上述资质,进行登记备案。卫生健康委会还支持鼓励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按照规定可以享受税费优惠、土地等政策。卫生健康委会强化了医保支持,以前新办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定点申请时间比较长,这次做出明确规定,只要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正式运营三个月后就可以申请医保定点,医保部门要在三个月之内进行医保定点的评估。

通过这些“放管服”的改革措施,社会力量办的医养结合机构得到蓬勃发展,占比超过70%。同时,卫生健康委会也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提升质量。总的来讲,通过“放管服”改革,为医养结合机构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创造了条件。

突破最后一公里

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是居家服务,如何破解这方面的难题?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吴向东分享了山东的创新做法。

据吴向东介绍,山东各县(市、区)全面开展了医养结合工作,并在全省重点推广了曲阜居家医养模式:

一是建立了服务片区、信息库和专业队伍。在服务片区规划上,城区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打造15分钟的医疗服务圈;在镇街以管区为中心,实现了医疗服务半径不超过2公里。在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信息库的建立上,为居家医养服务的对象建立台账、精准服务。在服务队伍组建上,选派有经验的人员为居家医养专职医生,成立了医养结合服务团队,提供巡诊服务。

二是破解居家医养服务的堵点和难点问题,比如,在医保报销方面,推行家庭病床制度,对符合家庭病床条件的老人,不收取床位费,其他医疗费用按住院标准予以结算,并将居家医养服务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范围。在运行保障方面,曲阜市每年列支专项经费50万元,作为居家医养专项基金。镇街全部设立夕阳红基金,医保报销后进行二次报销。同时,为解决用人不足的问题,开展居家医养服务的医护人员,薪资报酬不低于本单位同等条件医护人员水平。在确保医疗安全方面,制定了申请、评估、管理、终止四个工作流程,为居家医养医护人员购买了医疗责任险,签订服务协议书,并且由护士和家属全程陪同。

河北省邢台市副市长邓素雪介绍了推进农村医养结合工作的做法。

一是推行医中有养,将乡村的养老机构、幸福院和乡村医疗机构建在一起、连接在一起,用乡村医疗机构直接为乡村的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

二是养中有医。在养老机构设置卫生室和护理站,派驻医护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推行养中有医。

三是失能有保。2019年邢台在全市推行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目前有734万人参保,报销比例在65%左右,定点服务机构135个。

通过这三种措施,使农村老人既解决了养的问题,又解决了医的问题,同时减轻了失能、半失能家庭的负担。

“目前,我们共有227个养老机构和110个医疗机构实行了医养一体、两院融合的发展模式。长期护理险实施以来,我们共有18340人次享受了这个待遇,并且明显提高了医养机构的入住率,有的医养机构做到了一床难求,使农村的老人有了更多的获得感。”邓素雪表示。(王勇)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