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彩云网评: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3日 18:07:37  来源:云南网
临沧拉祜族村 新华社供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何冠军

  “阿哥阿妹情意长,好像那流水日夜响;流水也会有时尽,阿哥永远在我身旁……”电影《芦笙恋歌》的插曲《婚誓》在20世纪50年代家喻户晓,让人们开始知道祖国滇西南普洱市澜沧县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拉祜族。

  近年来,澜沧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拉祜文化兴县”,出台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等政策文件,塑造拉祜文化品牌,打造出东回镇班利村、酒井乡老达保、雪林乡左都大寨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把乡村变成了打卡胜地和旅游景点。笙歌“摆舞”振兴了拉祜寨,不少村民成长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村庄组建了群众性的演出公司,通过表演不但赚到了钱,还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文化是魂。乡村广袤的田野和传统村落里,蕴藏着大量独特优秀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历经数千载延续,珍贵价值不言而喻。然而,这些文化资源多数只能算是“文化库存”,还没有转化成为能令市场消费者满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一直处于躺在暗室睡大觉的状态。云南澜沧县的成功实践表明,注重乡村文化品牌培育,大力挖掘开发乡村文化潜力,激活沉睡在仓库中的文化资源,振兴乡村文化,就有可能引导乡村真正走上振兴之路。

  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要有外部的“唤醒”力量。资源沉睡,主要原因是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不能进入市场价值交换的流动体系。正是因为发挥不了作用,很多乡村文化资源只能蜷缩在乡村记忆中昏睡。针对于此,笔者认为,各级党委政府应主动作为,成为“唤醒”乡村文化资源的外部力量。一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拿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科学规划,采取建设村史馆、编写村志、“晒村歌”、“办村晚”、申报命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活动,唤醒文化资源,让文化资源活动起来、流动起来。二是,通过活动和流动,让文化走出“库存”,走入人心,涵养良好家风,熏陶淳朴民风,培育文明乡风,成为振兴乡村的力量源泉。

  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离不开村民的积极参与。村民是乡村文化的主体,乡村文化要有活力,必须让村民当主角。乡村文化不是简单的送戏下乡、送演出下乡等单方向输出的活动,而是要培育“不走的文化工作队”。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做到重视支持而不揠苗助长、指导帮助而不包办代替,既要选派优秀的专家到乡村中去播种文化的种子,也要大力挖掘民间艺人,加强乡村文艺人才的培养。让群众成为“文化明星”,也就等于开启了乡村文化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才能真正实现从沉睡到活跃的飞跃。

  “乡村文化库存”中储藏着乡村文化振兴的庞大精神资源,坚持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激活乡村中沉睡的文化资源,乡村发展才能获得磅礴的凝聚力、创造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