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冶金地质总局派驻漾濞县扶贫工作队员韩莽:爱在漾濞 情系村民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4日 17:55:00  来源:云南网

  前言:

  2018年至2020年,中央、省、州共下派漾濞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员88人次。三年来,他们在县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倾注心血,积极工作,为漾濞如期脱贫摘帽奉献了青春、汗水和辛劳。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当地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肯定及认可,多人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其中,国家冶金地质总局派驻的韩莽更是在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被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成为漾濞县众多扶贫工作队员中受此殊荣的代表。

  2017年8月,经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党委选派,韩莽来到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彝族自治县担任驻村扶贫干部。先后任漾濞县顺濞镇顺濞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富恒乡党委副书记,长寿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工作队长。2019年度,韩莽所驻村党总支荣获大理州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同时获得县乡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韩莽个人也获得漾濞县脱贫攻坚年度考核优秀的殊荣。漾濞县于2019年4月宣布成功脱贫摘帽。  

 
 
 
 
党建引领把方向
 

  长寿村是漾濞县的深度贫困村,是漾濞距离县城最远、海拔最高的一个村。来到这样一个地广人稀,高海拔的山区贫困村,韩莽没有丝毫犹豫,与村两委干部一起用最短的时间走访了所有自然村和全部村民,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

韩莽(右一)向总队长郭启华(左一)介绍汇报驻村扶贫工作

  首先就是致力优化党组织管理系统。韩莽详细学习研究云南省《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制定了《长寿村党总支规范化建设标准》电子文档,利用数字平台把总支部工作分为5项、19块段、49条标准,健全了村级党组织资料档案电子管理档案。他还与村党总支委员把痕迹资料按照《标准》统一归档,健全纸质档案管理制度,使长寿村党总支的所有工作业绩按《标准》存档,真正做到党组织工作有据可查,工作轨迹一目了然。长寿村党总支创新档案管理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富恒乡党委的认可,并把这套管理模式在全乡推广。

  其次是积极开展网上教育。利用网络平台,在云南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发布村级党总支组织举办的各类活动,实行活动数字化管理。组建党支部微信群,让每名党员下载“云岭先锋”APP,通过网上发布学习材料,让党员干部在“学习强国”APP上接受教育。对于没有手机的老党员,韩莽就带领总支委员入户宣传,为老党员送去新知识、新思想。他还采用扫码签到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长寿村举行大型活动时全部实行扫码签到。2019年上半年,轮训党员96名,扫码签到率达到85%以上,受训率100%。韩莽将网络办公普及到每位党员,长寿村所属党支部通过组织党员开展主题教育、实地参观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凝聚力战斗力,基层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火车头”“领头雁”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发展产业促脱贫
 

  韩莽认为,要想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必须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有产业支撑。通过实地考察顺濞村的自然地理条件,他决定先引种山西骏枣进行试种。2018年4月,韩莽从山西老家托运了10亩红枣树苗,分别栽种到多个高海拔地段试种,成活率均在95%以上。到2019年7月,成活的枣树已全部挂果,果肉香甜,颗粒饱满,和山西红枣一个样,枣树种植成功使村民们增加了信心和希望。有些村民看到红枣挂果,也搞起了种植,在自家地里种植了水果香橼、芒果、芭蕉、柑橘。韩莽说,“这是个好开端,我的目的就是要带动村民发展水果产业,补齐产业发展单一的短板,为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已经挂果的枣树

  韩莽带领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共同谋划,和村干部调查研究,利用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帮扶的180万元资金,采取了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生产模式,建设魔芋生产示范基地项目、马铃薯种植项目。目前,长寿村魔芋种植面积达100多亩,分一、二、三代种苗施种的马铃薯种植面积200亩。韩莽和州农科院协调,请来专家举办魔芋种植栽培现场培训会,让村里的贫困户、年轻村民率先掌握栽培技术,为魔芋大规模种植生产提供示范,再带动所有农户种植。就是这样的坚持和推进,解决了村里产业经济发展单一的短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为让当地农民把自己种养殖的土特产品销售出去,韩莽和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挂职的州、县级扶贫干部共同努力,向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各单位推荐当地农特产品,职工积极参加消费扶贫,总计购买各类农特产品23万余元,受益农户280余户。韩莽认为,消费扶贫惠及的不仅仅是贫困户,而是要惠及所有农户,我们要让更多的农民受益。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4月,漾濞县脱贫成效考核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宣布成功脱贫摘帽。  

 
 
 
 
真心真意真扶贫
 

  韩莽到任漾濞县顺濞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时,该村还是漾濞县18个贫困村之一。2017年,总人口1172人,共计310户,全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24个自然村,其中彝族村民占95%以上,村里总共有建档立卡户40户158人。在深入走访调查的基础上,经与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工作队员认真讨论,确定了该村扶贫工作的原则是,“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通过集中发展村级经济,重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先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他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并主动挂钩帮扶全村最困难的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顺利脱贫。户主姓茶,因病致贫,全家4口人,其中3人患病,唯一健康的二儿子还在高中读书。韩莽对老茶家的贫困情况做了详细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脱贫措施。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政府帮扶政策,初步解决了老茶家的医药、教育和住房问题,积极帮他寻找就业门路。老茶还有劳动能力,通过沟通协调,韩莽帮他在高速服务区找到一份打扫卫生的工作,使他家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保障。2019年,老茶的二儿子被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老茶见人就说,“韩书记是真心帮我们家的,我是不会忘记他”。目前,老茶家年人均收入已达11000余元,真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

韩莽在宣传脱贫攻坚政策

  在村里,韩莽做的最多的事是到农户家“转走访”,与农民近距离接触,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在与村民的接触中他发现,要真正深入群众了解农民,必须经过四个时期,即戒备期、疑惑期、理解期、信任期。只有做好四个时期的工作,才能真正融入群众,了解农民,继而被认可、被接受,真正使扶贫干部的政策宣传和帮扶措施收到实效。现在,村里的老百姓提到韩莽,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干部真接地气”“是为我们办实事的好干部”。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对他最真诚的认可与肯定。  

 
 
 
 
文化遗产保护好
 

  韩莽深知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在驻村扶贫期间,由于村委会离学校较近,韩莽在与小学老师和同学们聊天时发现,该校学生们大部分是彝族,会说彝族话,但彝族文字却一个都不会写,就连老师也没有会写彝族文字的。彝族是有文字的少数民族,长此以往,彝族文化就会慢慢消失。为此,他找到了小学校长,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学校利用业余时间开设兴趣课堂,聘请县彝族学会或懂彝族文字文化的人为学生们开展彝汉双语教学,促进彝族文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时代传承。他的这一建议得到了校长和老师们的支持,这个项目也被列入了教学计划中。

  现在,韩莽虽已离开脱贫攻坚第一线,但扶贫村的产业发展,那里的乡亲们的生活却是他始终魂牵梦绕的牵挂。两年的工作实践和基层锻炼,他付出的是对那里贫困农民的满满爱意,收获的是顺濞、长寿村民们的浓浓乡情。保存的是与众多扶贫工作队员、乡镇村干部同甘共苦的战友情。

  据了解,这次疫情防控中,村党总支就是利用网络平台,宣传疫情防控政策、措施,掌握村民行踪、动态的,网络平台促进了全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促进了村民正常复工复产。韩莽当年苦心筹划的网络平台将在长寿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漾濞县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供稿 供图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