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扶贫 播撒青春——记“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解兴万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8日 12:48:00  来源:云南网

  自2018年2月28日起,“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这个特殊的称谓便一直伴随他至今。联合村,江城县嘉禾乡的深度贫困村,居住着哈尼族、彝族、傣族、汉族4个少数民族群众383户1411人,建档立卡159户593人。目前已全部实现脱贫。

  解兴万说,“远”是他第一次去到这个小村庄最深刻的印象,穿越500公里,从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到越变越窄的乡道,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转过一道连一道弯路,他终于到达了那个朴素又可爱的村庄……村干部们热情地和他握着手,那一刻他从村干部眼里看到欣喜、激动、更有对驻村工作队员的无限希望。

  高荷运转 “精准”摸实贫困信息

  在简要地了解了联合村的基本情况后,解兴万连续几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要想在2020年实现全村全面脱贫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他必须尽快找到突破口,那一刻他顿时感觉肩上的任务更重了。对此,他特地向村干部和驻村前辈做了请教,在一番谈心后他豁然开朗,认识到首先要全面了解村情贫情,了解每家每户的状况,做到“因户施策”。他很快调整好状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白天走村入户,穿梭在田间地头,晚上不停做资料,从摸底表到汇总表,因为要实现“精准”,所需材料非常繁多……层层压实,层层传导,一心只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驻村工作队员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扶贫工作,软件材料是基础,硬件设施是条件,脱贫致富是目标,关键在因户施策,精准施策,要在加强干群联系上下功夫。入户调查走访是密切干群关系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没有什么比走访来的更直接有效,要让百姓觉得是自己人,为此,他有空就往百姓家里走,做到贫困对象家底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投入产出清、帮扶责任清、脱贫时序清。通过摸排走访,他建立了“扶贫日记”,对自己包保的群众做到了知根知底,也成功地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

  按照“精准精确精到户,扶贫扶智扶到人”的思路和方法,根据江城县精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定点扶贫单位的帮扶规划,在稳定目前脱贫成效的前提下,他动员农户发展产业,增加畜牧养殖、生态茶叶种植及其他农副产品的种植、养殖业,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脱贫质量。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原则,他利用帮扶责任人回访之机,为每户“量身定做”进行详细的规划,因户施策成功改变了贫困户的命运,给贫困家庭送去了最暖心的关怀。

  助残扶贫不忘初心 真扶贫扶真贫

  “小解,你来了!”贫困户带着对驻村干部浓浓的信任,向他诉说家长里短——贫困户白小二,残疾,不满60岁,自身患偏风及多种疾病,双脚走路不方便,丧失劳动力。一个女儿外嫁,一个儿子经常在外打工,家中经常就夫妻俩在家。家庭收入主要靠妻子种地、采茶维持。根据该户的实际困难条件,解兴万尽力向村上反映,为他们申请各项民政救助,办理了低保,提前享受养老保险金。通过争取各项补助,保障了白小二户的基本生活,确保吃穿不愁。

  在走访过程中,解兴万了解到张万平家中房子屋顶漏水,而且墙面陈旧发霉,有做防水的意愿,但由于张万平已年满70岁,自身残疾,儿子又有智力残疾,常年不归家,没有精壮劳动力根本无从修理房屋。为此,他多次与张万平沟通,成功说服其侄子帮忙进行房屋全面维修。通过房前地面硬化、墙体刷白、防水处理等,最终达到安全入住条件。

  第一次走进贫困户王春早家中,看到破败的院落,窘迫的生活,解兴万的心猛地一颤。原来,王春早于一年前检查出患有肝硬化,其父亲已经去世,母亲患有语言残疾,自己至今没有成家,因为治病要吃进口药,因此欠下了一大笔医药费。这样的家境任何人看到都会觉得毫无希望!那天,从他走进王春早家一直到离开,王春早一直心怀感激地说“谢谢”!更让他惊讶的是王春早说起未来时那种激情和希望,“我想养几头猪,想喂点鸡和鸭子,种点生态茶,我这个身体喂点牲口种点茶还行,卖掉就有钱了。”看到王春早拖着病体还满心斗志,解兴万浑身一下子也充满了干劲,“要实现脱贫奔小康,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一味等、靠、要是不可能的!”王春早说。经过省市场监管局的帮扶,现如今他的种养殖计划已圆满实现。

  青春播撒扶贫路 不负韶华

  驻村队员解兴万说,在他所帮扶的贫困户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故事,但在柴米油盐和鸡毛蒜皮中服务了老百姓,更赢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期盼。作为一个驻村工作队员,他明白这条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不仅需要他置身荆棘丛中,更需要坚守住寂寞!这一路的艰辛坎坷也曾让他有所畏惧,但也正是这一张张脱贫致富后幸福的笑脸、一声声“多谢”坚定了他再苦再累也要走下去的信心。真心驻村,甘于奉献,以平凡之我埋头苦干平凡之事,累并快乐着,在扶贫路上播撒青春,勇往直前!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供稿 供图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