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与户撒刀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8日 21:00:07  来源:云南政协报

原标题:沐英与户撒刀

点击标题下「云南政协报社」可快速关注

说起户撒,沐英这个人是一定要提的,他是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的养子。

明朝洪武年间,沐英征麓川(今云南瑞丽)时曾屯兵户撒。在户撒东北面有一个叫作沐城的遗址,即是他当年屯兵之地,后为沐英勋庄,当地百姓叫作“老城”。

距沐城不远处有一座寺院,叫皇阁寺。沐英镇守云南时期,修建过许多寺院,这座皇阁寺便是其中之一。

在赖吉山葱郁的树林掩映下,皇阁寺典雅大气,分为上下两寺。上寺塑着玉皇大帝的神像,故称皇阁寺;下寺塑释迦牟尼佛像,叫报恩寺。道佛相聚一处,各行其是,各依其礼,却也融洽和睦。皇阁寺为汉式建筑,中原的建筑审美在这里与边地山川相遇,竟是相得益彰,只觉山川草木都灵动起来。

相传沐英率军行至高黎贡山,军中疟疾频发,损亡惨重。沐军陷入进退两难之际。一日沐英打盹醒来,见一白鹿在山野徘徊。便令士卒围捕,白鹿却消失无踪,待士卒返回,白鹿又出现,如此反复,竟把沐军带到了气候凉爽,能攻易守的户撒,白鹿化云飘遁。为感白鹿引导之恩,沐英便叫人在其飘遁之处修建了皇阁寺和报恩寺。

如今兵革铁马远去,战鼓号角声息,沐英屯兵戍边,为明朝开疆拓土的功绩静静尘封于史册。后人的评说里,我们读到的只是“南征北战”“马不停蹄”之类的词语,浴血奋战,舍身犯险都如云烟散尽。

当年明朝军队进入西南边疆后,长期的征战需要补给兵器。明军发现当地的阿昌族工匠会打刀,便在此基础上把中原较高的锻造技术传授给他们,很快中原先进的技艺与民族传统的方法结合起来,阿昌族刀具打造技术如虎添翼,到了刚能断玉、柔可绕指的程度,户撒一度成了明朝的兵工厂。户撒刀声名鹊起,远销四川、西藏等地,甚至出口到东南亚一带,成了古代南丝绸之路上的紧俏商品之一。到了清朝初年,“云南王”吴三桂也把户撤占为自己的勋庄,并以户撒为基地做起了兵器买卖,赚得盆满钵盈。

打刀便成了户撒阿昌族的传统技艺传承下来。

户撒的制刀业在明清时代达到了宏大规模,许多工匠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技,各个寨子也有别具特色的招牌产品,有以打制长刀出名的,有以打制匕首见长的,还有专门从事刀鞘生产的……分工细致,管理规范,让户撒刀的打制技艺不断精进,最终成了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之一。

作者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

编辑:杨丽娅

审稿:张莹莹

终审:吕金平

(姚静)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