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基地“智创”水稻“芯”——记蓬勃发展的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水富水稻种业科技创新基地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0日 10:58:56  来源:云南网

  

  小基地“智创”水稻“芯”

  小基地“智创”水稻“芯”

  小基地“智创”水稻“芯”

  小基地“智创”水稻“芯”

  7月,昭通水富市水和、永安等村寨层层叠叠的梯田里,水稻青翠,风光如画。这里,建有一个集水稻新材料创制、新品种选育、制繁种及种子保健技术研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水稻种业科技创新基地,这就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两代农科人接力创建的水富水稻种业科技创新基地。30年来,依托水富基地产出的一大批高水平成果由此走向田野,惠泽稻农,为云南省乃至全国水稻种业发展和保障口粮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两代农科人30年接续奋斗

  水富基地跃居水稻种业“创新源”

  从1991年到2021年,30年倾力打造下,水富基地已发展成为云南省水稻种业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

  基地为何花落水富?这主要源于水富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生态优势。水富低海拔下的长日高温、适宜湿度是云南唯一既适合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又适合两系杂交稻制种的安全区域。1991年,时任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所长卢义宣研究员带领科研人员对全省近20个不同生态区进行适宜性考察、筛选研究后,根据两系杂交水稻选育与应用对光温条件的特殊要求,选取北纬28°22’~28°39’、东经104°03’~104°25’的水富建立云南省两系水稻研发基地。从此,水富便担负起为云南水稻种业科技研发提供基地支撑的重任。

  30年来,在云南省农科院及水富市的大力支持下,在以粮作所原所长卢义宣、现所长李小林为首席专家的两代科研人员辛勤努力下,水富基地蓬勃发展,跃升云南发展现代种业最重要的研发平台之一。

  回溯基地发展历程,创新的脉络清晰可辨:

  1991年,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在水富建立两系杂交稻育繁种研发点,开启了水富基地服务全省水稻育繁种工作的征程。

  1999年,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将水富基地提升为综合性水稻种业科技研发基地,水富基地的研发功能得以全面拓展。

  2001年起,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安种业有限公司、泸州泰丰种业有限公司、四川宜字头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种业企业先后在水富制种,水富基地进入服务全国水稻种业的新阶段。

  2014年,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批准在水富设立“李小林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水富基地的研发工作开启了高位推进的新篇章,从临时基地逐步完善为永久性科研基地。

  2021年,响应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号召,水富积极筹集资金,将60亩核心科研基地的沟、渠、路及配套蓄水池进行了硬化,基地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种业科技省创新团队”全面进驻基地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水富基地进入了支撑云南现代种业发展的新时代。

  科技为笔书写创新论文

  硬核成果年均推广100万亩以上

  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及省内外同行专家对水富基地给予关心支持和悉心指导;卢义宣、李小林作为团队带头人统筹布局,攻坚克难;以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涂建、奎丽梅、邓伟为代表的科研人员数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潜心研究;以水富市农业农村局周世华、罗友金、郑瑞伦、董阳均为代表的基层科技人员淡泊名利、紧密配合,谱写出水富基地支撑云南水稻种业发展的华丽篇章。

  30年来,以水富基地作为重要载体,科研人员选育出“云粳206S”“锦201S”“云4S”等40个经省级鉴定的水稻不育系;选育出“云光”系列、“云优”(两优)系列、“云科粳”系列等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41个,其中1个品种入选全国农业主导品种,3个为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其中“低纬高原水稻种子质量控制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云光8号、9号选育与示范推广”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产软米两系杂交籼稻云光14号选育及应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广适抗病软米两系杂交稻云光17号的选育”获云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云南两系杂交稻安全高效制种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人们欣喜地看到,这些科研成果在云岭大地、相邻省份乃至周边国家和地区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为云南省保障口粮绝对安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例如,“高原低纬度梯田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研究与应用”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两系杂交籼稻“云光14号”在全国最早叩响越南市场,通过越南国家审定并在越南大面积推广、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云籼650”的选育成功,有望成为替代云南省代表性优质软米“云恢290”的突破性品种;2019年,在禄丰县金山镇,优质香糯米“云科粳1号”创制了我国常规糯稻亩产和百亩连片两项高产纪录;2021年,依托基地选育的彩色稻材料在以腾冲市清水乡中寨村彩色稻画为代表的一批大地艺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依托水富基地研发成功的科研成果,年均推广应用面积在100万亩以上,对于云南这样一个生态气候及地理条件极其复杂的省份来说,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成绩。

  “稻”同志合携手创新

  高水平优质稻种创新基地未来可期

  “我们将在30年来两代农科人在水富基地奠定的坚实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技术,扎根一线,用实际行动,用过硬的创新成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发展现代种业的战略部署。”面对新时代、新任务,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所长李小林研究员表示,要将常规育种与以基因编辑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创制一批突破性的育种材料,为真正解决低水平的重复育种奠定基础;要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和云南实际,重点选育优质香软米、天然有色米、食品加工专用米等具有云南优势特色的水稻品种;要针对云南低纬高原复杂的生态气候特点,持续研发水稻种子质量控制技术;要根据绿色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和集成水稻轻简化绿色生产技术。

  “按更高的标准,将基地打造成集科研、科普、人才培养和农旅集合的农业科技园区和乡村振兴示范点;进一步规划好水富辖区内的水田功能划分,确保水稻制种基地的稳定性,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种业企业到水富制种;加快招商引资力度,依托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的技术支撑,打造优质稻生产基地,开发优质稻米产品,让优质水稻产业成为水富的精品农业,致富产业。”水富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坦言,水富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水稻种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基地已经成为水富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未来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与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合作,推动水稻种业科技创新基地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强。

  30年来“稻”同志合共创新,一批批生财之“稻”在此诞生,由此启程,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未来,携手创新、合力浇灌,打造更高水平、更强支撑的水稻种业创新基地的初心不变、步履不停,“育出好品种、造福田间农”的美好愿景并不遥远。

  云南网记者 陈云芬 摄影报道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