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悟的,恰在“巧”处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8日 11:20:00  来源:大众日报

原标题:最难悟的,恰在“巧”处

作者:于国鹏

由中国歌剧舞剧院重排的经典民族歌剧《江姐》,将于8月28日、29日连续两天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与观众见面。最近一段时间,掀起一阵“复排热”,一大批像《江姐》一样的经典作品被重新排演搬上舞台,让观众有机会欣赏到现场版的经典,同时也让演员们有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体会经典的妙处,领悟表演的“巧”处。

除《江姐》之外,还有一大批经典作品也出现在复排行列,包括国家大剧院版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复排儿童剧《报童》、北京人艺复排《茶馆》、上海歌剧院复排《长征组歌》。我省文艺院团也复排了各自的一些经典剧目、保留剧目,如省京剧院复排了京剧《奇袭白虎团》,省吕剧院计划开展《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苦菜花》《画龙点睛》等4部剧目的复排工作,山东省柳子剧团复排柳子现代戏《江姐》。

各家院团愿意复排经典,并拿出最高或者最优配置方案,既是为了最大限度彰扬经典的光彩,也是为了积极回应观众的热切期待。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因为作品质量高、演出水平高、舞台效果好。那些优美的身段,让人看过一次还想看,那些精彩的唱段,让人听了一遍还想听。尤其对于那些票友戏迷而言,这种经典剧目的演出,无论如何都要争取到现场欣赏的。按他们的说法,看一遍有一遍的新鲜,听一遍有一遍的味道,每遍都有不一样的记忆。这种“高期待值”,是动力,也是无可回避的压力,所以,对于复排经典,各艺术院团无不使出浑身解数。中国歌剧舞剧院介绍,复排交响乐团版歌剧《江姐》,由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担任艺术总监,著名导演王晓鹰倾力执导,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莉、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伊泓远等担纲主演。复排经典,不容有失,在阵容上如此优中选优、确保最优不难理解。

经典作品的复排,绝对不是简单重复,不是机械的原样重现,其实是一次不亚于原创的创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追求,复排经典的时候,就需要把这种精神气质融入进去,把这种审美追求展示出来。所谓“旧瓶装新酒”,既要保持敬畏严谨,在原汁原味中保留“旧瓶”的醇香,又要敢于放开手脚,把新时代的价值观念、美学精神“装进去”,给人以扑面而来的新意。如中国歌剧舞剧院就表示,歌剧《江姐》的复排,将在继承原作精髓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戏剧的流畅性、审美的时代性,通过精益求精努力创作,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事实上,创新是复排过程中天然的组成要素,也是一个重要支点,若失掉了这个支点,呈现出来的作品必然是失衡的。

经典复排的过程,对演员来说,是致敬经典的过程,也是一次提升表演水平的过程,是一个学“巧”和悟“巧”的过程。孟子曾经说过,“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意思是说,能工巧匠可以把规矩尺度说出来,但设计制作的精妙之处,可意会但难以言传,只能由个人去琢磨心悟了。悟到了“巧”处,方能四两拨千斤,脱出平平之境,轻松胜出一筹。表演更是如此。那些杰出的表演艺术家,都善于观察琢磨,感悟“巧”处,从而成就了经典,也成就了自己。表演中,他们善于在看似不起眼处使“巧”,一个转瞬即逝的眼神,一个漫不经心的动作,正因其“巧”,往往能于细微中显阔大,在平淡中放异彩,令人回味无穷。

山东省京剧院院长蒋庆鹏在谈到《奇袭白虎团》的复排时表示,当初,省京的老艺术家们排演这台戏时,巧妙运用京剧传统程式和身段,又精心琢磨新创造了许多现代战争场面、战争武打场面的“新程式”,成为后来现代戏尤其是军事题材现代戏创作模仿和学习的“样板”。复排中饰演男主角严伟才的孙卫安也特别提到,之前宋玉庆老师表演这个角色时,独创了很多动作,令人过目难忘。更加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独创的动作,如果是初学的话,感觉都是不对的,但是放在宋老师身上,就特别好看,因为他有自己的“数”。这个“数”,其实就是那个需要悟的“巧”处,别人是轻易模仿不来的,至多能粗得其“形”而难见其“神”。

复者,行故道也。一心一意沿着故道走,虽没什么难处,但也难有出彩之处。走到“巧”处又不失其道,才能走出不一样的风景来。(于国鹏)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