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聚云南 相约COP15】云南轿子山上寻见植物“活化石”,听闻群众护林事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5日 19:31:00  来源:云南网

  9月23日,由省委宣传部、COP15云南省筹备办新闻宣传部联合组织开展的COP15云南生物多样性主题采访团走进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渡河片区寻一寻国家I级保护植物——攀枝花苏铁的管护现状,访一访当地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生态保护中来的故事。

  从禄劝县转龙镇驱车数小时,驶入普渡河河谷,在中屏镇小河口,这里建有150亩的国家I级保护植物攀枝花苏铁育苗基地,2265株攀枝花苏铁苗木在这里生长和被培育。据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普宣教处副处长付坤介绍,攀枝花苏铁最早出现在2亿8千万年前的地球古生代二叠纪,被誉为植物“活化石”,雄株可年年开花,雌株亦可两年开花一次,为中国特有种、国家I级保护植物,对研究植物地理区系和古气候、古地理有重要价值。

  攀枝花苏铁生长株 

  “攀枝花苏铁是国家I级保护植物,也是珍稀濒危物种。”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高级工程师胡春相指着育苗基地里叶片呈螺旋状排列的翠绿苗木说道,以前普渡河两岸漫山遍野都生长着攀枝花苏铁,因为其观赏性强,附近的村民都喜欢将其挖出移种到房前屋后,1984年至2001年左右,攀枝花苏铁面临着严重的盗采情况和濒危风险。

  2016年,轿子山保护区普渡河片区成立,成为昆明市唯一一个有攀枝花苏铁分布的区域。自此,攀枝花苏铁得到了来自管护局专家团队、保护区巡护员、阿布落村村民等多方力量的共同管护和培育。目前,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攀枝花苏铁种群数量已从2016年的338株增加到现在的3565株,攀枝花苏铁种群恢复和回归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中屏管护点攀枝花苏铁种群恢复基地 

  “中屏管护点攀枝花苏铁种群恢复基地内,最大的攀枝花苏铁树龄达数百年,最小的培育苗木也生长了数年,长条形的叶片,金黄色的花苞,喜欢生长于干热河谷地带。”对于乌蒙乡乐作泥村委会村民刘朝平来说,如今,攀枝花苏铁早已成为他与其他村民小心翼翼共同守护的珍贵植物。十多年来,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即使与种群基地有一定的距离,也要坚持按每户一周或一个月的方式轮流承担保护职责。目前,保护区管护局已与当地村委会成立社区共建共管示范点,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自然生态保护与村民发展致富共赢。

  “天干时适时浇水,随时查看病虫害,雨季草大要经常拔除……”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渐入人心,当地村民不断转变观念,变身成为攀枝花苏铁的“守护者”和“看管员”,不仅实践着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也使攀枝花苏铁得到了最好的保护。

  中屏管护点攀枝花苏铁种群恢复基地巡护员 

  乌蒙乡乌蒙村委会何家村村民小组组长耿天喜是轿子山上土身土长的“当地人”,也是积极投入生态保护、共谋绿色发展的实践者之一。

  耿天喜自1991年成为轿子山保护区的巡山人,每天早上八点出门,下午五点才能结束一天的巡护工作。6000多亩的巡护范围,他一守就守了30年,森林防火期内,耿天喜便是全天都要待在山上。保护区内有杜鹃花,有须弥红豆杉,更有珍贵罕见的动物林麝、金雕、穿山甲,这些成了耿天喜巡护群山的同时紧密守护着的珍贵动植物。

  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最重要的责任是生态资源、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教、生态旅游开发等功能。”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雪山管护站站长李天禄说,为全面生态的管护轿子山,管护站先后吸纳11名本地村民加入巡山护林工作,管护面积约6万亩,分摊到巡护员身上都有近6000亩的管护范围。

  村民肖大存也来自何家村,2016年加入轿子山巡护工作,成为一名新晋的生态守护者。“以前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放牧、种地,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不强,打猎和砍伐是日常行为。”肖大存说,现在不一样了,为了更好地践行自然保护工作,何家村40户村民整体搬迁,搬离轿子山保护区,成为践行“人退林进”,守护生态的典型性案例。

  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不管是巡护山林30年的耿天喜,还是最新加入巡护队伍的肖大存,轿子山上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正在觉醒。全村搬离保护区、由放牧变为管护,如今的何家村家家盖起旅店、做起农家乐的生意,借着生态旅游的发展,依然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轿子山上的村民们以前是靠山吃山,现在都转换成资源的保护者。”李天禄说,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456公顷,分为轿子山片区和普渡河片区,“这么大的管护面积全靠人为管护效果有限,群山的守护要靠的还是山上群众保护意识的觉醒。”

  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守护住这片珍贵的生态资源,就是在为子孙后代积蓄更大的财富。”耿天喜说,巡护员这份工作他将一直做下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我们看到的是轿子山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保护区巡护工作中来,越来越强的生态保护意识在群众中传播开来。轿子山上的群众在发展中保护,又在保护中发展,他们不仅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共享者,更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推动者,他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一种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共生的模式。

  云南网记者 龙彦 摄影报道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