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三台县芦溪镇:长“大”了的场镇 缩“短”了群众办事的距离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4日 08:00:01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绵阳三台县芦溪镇:长“大”了的场镇 缩“短”了群众办事的距离

“不用到处跑,非常方便。”5月11日,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五柏村村民王明来到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给刚出生的孩子办理新生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因资料带得齐全,10分钟就办好了。

芦溪镇距绵阳城区13公里,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由原芦溪镇和花园镇合并设立,面积增加至132.45平方公里、总人口增加至12万人。

场镇“变大”、人口变多后,怎样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在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下简称“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过程中,针对改革后群众便民服务需求增加的现实情况,芦溪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持续优化便民服务体系,将原17个部门窗口整合为综合咨询、综合受理、综合审批3类,业务日办结率达98%,群众办事盖章数量减少50%以上,同时在行政村设置23个便民服务室,实现办事群众“10分钟便民服务圈”,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

解决“多头盖章”问题

群众大小事一个窗口办完

当天,记者在芦溪镇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看到,这里设有咨询、受理、审批等窗口,每个窗口配备1至2名工作人员,几乎每个窗口都有人办理业务。

“我要流转承包土地”“我要开食品小作坊”……在服务大厅的一张海报上,芦溪镇将群众经常需要办理的30件事用口语表达,并打印成二维码清单,群众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就能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我们便民服务中心变化大,目的就是让群众最多跑一次。”该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贾永玲介绍,两项改革后,群众便民服务需求增加,但原来的便民服务事项与群众需求不匹配,“僵尸”事项、凑数事项比较多。在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过程中,芦溪镇开展广泛调查,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调整便民服务网络,建成1个镇便民服务中心和23个村便民服务室,编制了便民服务事项清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优化完善“四个一”便民服务体系,即一个代表负总责、一窗接件跑一次、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件事情一次办。

“以前村民建房子,得‘满楼跑’找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耗时长、效率低。”贾永玲介绍,两项改革后,这类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全部进驻便民服务中心,成立行政审批办、设立审批专窗,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群众在这里递交材料一次性就能办完所需事项,有效解决“多头盖章”问题。“在便民服务中心,城乡居民社保、医疗、养老、行政审批等事项都可以在一个窗口办完,办事时间缩短45%以上。”

三台县原有乡镇63个、建制村932个,分别居全省第三位、第二位。通过两项改革,该县乡镇、建制村分别减少30个、549个。镇村(社区)资源整合,治理半径扩大,便民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何确保服务群众不打折?三台县积极探索创新完善便民服务体系,通过将部分审批、服务、执法等权限依法下放乡镇,试点政务服务“四个一”便民服务体系,整合便民服务窗口为“咨询、受理、审批”3类,乡镇可办政务服务类事项增至210项以上,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让事情本地办成、一次办结。2021年,该县各乡镇累计办理便民服务事项32.6万件。

高质量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

“小切口”撬动“大变化”

芦溪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改革,是我省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一个缩影。

2019年,我省启动实施的两项改革,实现了县域经济版图的整体性重塑、城乡融合格局的系统性再造、基层治理体系的结构性变革。在两项改革“前半篇”文章整合形成物理变化的基础上,全省接续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1个总体实施方案、24个专项方案和1个监测评估方案的政策体系,明确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谋划开展县域内片区划分工作,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把两项改革做深做实。

三台县在完成县域内片区划分工作基础上,形成以5个中心镇、2个副中心镇为引领的5个乡镇级片区划分方案,“中心带动、次级突破、全域振兴”的县域经济地理新格局正加快构建。近日,该县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推进会上,提出要高质量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完善配套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项目布局,科学腾挪空间,确保项目接得住、用得好。同时,还要继续做好微改革微创新实践,办好一批打通经济社会发展“难点堵点”、化解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实事,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

“重塑县域经济地理版图,就是要围绕片区功能定位优化布局、配置资源,加快构建梯次合理、衔接有序、城乡融合的镇村体系。”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片区划分和规划编制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片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去年11月以来,全省全面推进县域内片区划分工作,截至目前,共划分乡镇级片区809个,设置700个中心镇、128个副中心镇,架构起全省县域内“主干牵引、干支联动”的“四梁八柱”。

雷怡安 记者 李丹

(李丹)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