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五项举措助力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7日 17:03:00  来源:云南网

  【典型案例·云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这样干】系列报道

  脱贫攻坚让怒江发生了历史性沧桑巨变,为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难题,怒江10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迁入新居,村民变市民,开启新生活,但搬迁群众“稳不住”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曾困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区管理人员。针对这一问题,怒江州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径,从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等角度切入,采取“天天有歌舞、周周有宣讲、月月有评比、年年有培训、常常有暖心”五项举措,帮助搬迁群众“稳得住”,让文明实践新风吹暖搬迁群众心田。

  天天有歌舞,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怒江州依托村委会、驻村工作队、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力量,建设好、使用好群众文体队,组织群众常态开展广场舞、文艺演出、民俗体育等活动,推动“幸福怒江大家唱、大家说、大家舞”成为常态,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组织开展好“我们的节日”活动,不断丰富形式和内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怒江各民族优秀文化。注重管好用活村(安置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施,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场所和器材保障。目前,全州所有安置社区均组建了文体队,规模达到76支1235人,2022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文体活动960余场,参与群众61100余人。

  周周有宣讲,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组织村(安置社区)每周一开展“升国旗、唱国歌”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请有能力、有威望的“能人”结合自身实践进行政策宣讲和感恩教育,分享经验,激发斗志,增强群众致富信心。组建感恩宣讲团,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采取“院坝会”“火塘夜话”“板凳课堂”等形式常态开展宣讲,推动政策宣讲精准化。组建文化文艺宣传队,制作快板、歌舞等宣讲节目,在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时融入政策宣讲内容,提升宣讲实效。制作党的创新理论傈汉双语宣传音频,每天通过应急广播播出,树立正面导向,激发群众爱党爱国情怀。2022年以来,全州累计开展各类宣讲904场,直接受众38720余人,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月月有评比,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组织建设“暖心公益超市”,大力推广积分兑换制,将积分兑换与评比活动有机结合,为评比活动提供基础保障。各村(安置社区)每月定期组织最美楼栋、最美家庭、美丽庭院、清洁户、文明户、善行义举等评比活动,常态开展就业、创业、宣讲、文体等方面“能人”评选活动,年终着力推出“十星级文明户”大评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扬、“积分兑换”发放奖品、张榜公示等方式表彰激励,同时借助州县主要媒体以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引导,营造奋勇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文明新风尚,让“比着干”成为常态,让致富成为共识,群众内生动力得到持续激发。

  年年有培训,提升群众综合素质。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带头示范,各县(市)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主动作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劳务技能服务平台,大力开展劳务技能培训,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到文明实践中心参加全免费培训,开展志愿者送学上门活动,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抓好文明素质培训,开展卫生健康、文明家居、文明礼仪、安全常识、法律法规等培训,培育群众健康文明生活新风尚;抓好普通话培训,持续开展“语润怒江”普通话推广普及志愿服务,帮助群众适应乡村振兴,融入新时代。仅2022年5月,全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就开展种植养殖、茶叶提质增效、钢筋工等各类培训61场,参训人数7351人,越来越多的群众从各类培训中获益。

  常常有暖心,拉近党同群众距离。组织各县(市)整合有关职能部门、村(安置社区)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等力量,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常态组织开展就业、就医、教育、居家、党建、社会保障、精神文化、法律法规等暖心志愿服务,满足群众所需、所盼。在安置社区开办“暖心食堂”,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餐饮服务,组织志愿者开展“送饭上门”活动,为行动困难群众解难题。办好“儿童之家”,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科普、教学、文化、游戏等服务,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这些贴近群众生活、解决群众面临困难的暖心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温暖了群众身心、密切了干群关系。

  人民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怒江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以一场场活动,一次次宣讲,一件件暖心“小事”,抓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弘扬好时代新风,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凝聚起党群同心、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为搬迁群众发展注入新动能,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怒江州文明办供稿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