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总书记回信 看临沧担当】耿马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扎根民族文化沃土,小团队做出大成果!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8日 17:05:07  来源:云南网

  近日,记者跟随“重温总书记回信 临沧这十年”主题采访团的步伐,来到了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八月的耿马县城,天高云阔,宜居宜游。

  采访团现场观看了耿马自治县民族文化工作队(简称“文化工作队”)带来的傣族马鹿舞、傣族武术、女创拳等精彩表演,了解到这支“文化工作队”多年来辛勤耕耘着耿马这块沃土,创作了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培养了一批本土文化艺术人才,有力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有10个世居民族,有各类非遗103项,拥有肥沃的民族文化土壤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文化工作队”成立于2012年,同年组建文艺演出团队,现有事业编制人员8人,合同制演职人员34名。

  多年来,“文化工作队”致力于耿马县域内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提炼,并不断涌现出《涞阶恩赛•女创拳》《马鹿舞》《紧那罗》《肯饶么颂》《耿马泼水舞曲》等极具耿马特色歌舞乐作品。

  王峰是耿马县文化馆馆长,也是县文艺演出团队的团长。他告诉记者,“我们推出了不少具有耿马特色的作品。我们立志用耿马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作品融入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的艺术形式和传统审美,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追求。” 

  在人才培养上,“文化工作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团队现实情况的路子,演员练成“多面手”,既能展示出耿马文化的“本真味”,又能提炼出艺术的“尖尖角”。团队成员均来自四邻八乡,整体年龄结构非常年轻,无论是傣族、佤族还是彝族,都成长在这个和美的大家庭里,筑梦民族传统文化,舞动美好年华。

  1997年出生的俸平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是团中唯一一名科班出身的成员。为什么会回到家乡工作?他表示,“我生于斯、长于斯,知道这片土地有着丰富的文化特色。回到家乡于我而言,是沉淀也是积累,有利于我的艺术成长。”

  而王峰曾是俸平小时候的艺术启蒙导师,他期待着俸平的加入,能为“文化工作队”融入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希望大家一起碰撞出更加精彩的火花。事实上,为了不让优秀文化失传,他们一直在扎扎实实“沉下去”,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民间搬上了舞台,成了耿马文化靓丽文化名片。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文化工作队”经过艰苦的付出,取得了累累硕果,创作出了火遍傣乡的“泼水舞曲”,引领着当地民族服饰的风尚。《傣族女创拳》2019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表演项目综合类一等奖,《涞镣•刀舞少年》2018年获得云南省群文艺术最高奖“彩云奖”,《涞阶恩赛•女创拳》2020年获得云南省首届原创舞蹈展演一等奖。2021年团队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团队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强烈的民族的责任感,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经过两年的精心打造,推出了原创民族舞剧《勐相耿坎·傣拳师》,舞剧在2021年云南省第十六届新剧(节)目展演中获得了优秀导演奖和优秀作曲两个单项奖,是一部具有较高分量的艺术作品。2022年,“文化工作队”入选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这些成绩的取得,源自持之以恒的坚守,扎根民族文化沃土的执着,勇于创新的坚韧,“文化工作队”真正地做到了“小团队要做出一流的影响”。

  耿马县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团队在资源非常有限的条件下,保持进取心和创作欲,不断提升能力与素养,为我们带来高质量高品质的作品,这是非常难得的一种精神品质。他们真正做到了抓住耿马文化的根,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滋养耿马这块土地,牢牢守住边疆文化的阵地。”

  云南网记者 牟燕红 摄影报道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