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趣云南|67岁,打英雄联盟、制作面塑,人生从来不需要被定义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0日 21:38:32  来源:云南网
   甩掉标签 做自己喜欢的事

  2018年11月3日,IG夺冠的消息瞬间霸占热搜,自那一刻就稳居榜首,短短几分钟内单个搜索量突破千万级别,大量的热度让微博一度陷入了崩溃。

  2021年11月7日,一觉醒来,EDG夺冠排列组合式再次引爆。据新浪微博统计,相关上榜热搜一共有80个。微博话题#EDG夺冠#阅读量突破了20亿。

  很多人懵了,IG是什么?EDG是什么?他们的夺冠为何引来那么多关注?年轻人到底在激动些啥?一场游戏的夺冠为什么引起了这么高的热度?

  也许是因为,“玩物丧志的”游戏终于以一种令人无比骄傲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能量与影响力。

  电子竞技在最初出现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很多人认为打游戏就是“玩物丧志”的标志。21世纪,它们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2021年11月11日,杭州亚组委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对外公布了第19届亚洲运动会(简称亚运会)项目所有小项,其中包含了《英雄联盟》、《王者荣耀亚运版本》、《FIFA Online 4》等电竞项目的八个小项。

  这是电竞继2018年成为雅加达-巨港亚运会表演项目后,首次作为亚运会正式竞赛项目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项目所获得的奖牌将计入国家奖牌榜。

  时代在变,我们的观念也在变,不要轻易的给任何事物贴标签,因为热爱和理想也许会让“玩物丧志”变成“玩物尚志”。

  撕下标签,也正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刘老师一直坚持的事。

  67岁的刘丽春,不仅仅有一双化平凡为神奇的双手和出神入化的技艺,更是英雄联盟手游的爱好者。

  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艺术家,用最传统的技艺展现了最现代的艺术。面塑和游戏?两个南辕北辙,毫不相关的事物,却也能完美融合在一起,绽放出不一样的绚丽。

  “我不觉得打游戏就是玩物丧志,在这些年轻的职业选手身上,我看到的是他们对自己热爱事物的坚持,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能够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

  以油面糖蜜 造如笑靥儿

  “虽然现在还是做的不是太好,我一直在不停的学习,我觉着把传统的东西和这个现代社会里的一些文化,尤其在游戏啊,这些年轻人喜欢的东西结合起来来做,对我们来说,一个是挑战,一个是对我们文化传统的发展”。

  这也是刘丽春想到用面塑的方式来展现英雄联盟角色形象的初衷。

  还记得,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去逛庙会,因为那里总有各种稀奇古怪、充满趣味的小摊。

  除了糖人、捏面人、糖画,还有糖葫芦、剪纸、皮影、打陀螺。而捏面人的摊位前,总是围满了近距离感受手工艺人“鬼斧神工”的小朋友。

  儿时的我们总会好奇,普通的面团,是如何变成如此精彩的艺术品?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也有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

  简单地说,面塑就是用面粉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与事物。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

  看着这样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谁能想到制作者是半路出家的呢?刘丽春与面塑的缘分,始于一则视频。

  2007年在电脑上,刘丽春偶然看到了天津王灼老师制作的古代面塑人物,就是这么一看就看出半世不解之缘。

  彼时,退休返聘的刘丽春利用假期直奔天津,与王灼老师学习了四天的面塑技艺。

  回到云南的刘丽春,每日不断练习,仅在2-3月之后就将面塑造型捏的栩栩如生。

  长于少数民族家庭,又在西双版纳工作多年,让刘丽春汲取了西南大地上丰富的民族文化,她的作品既接民俗之地气,又不缺高贵淡雅之美。

  秉持学到老、活到老的原则,刘丽春还在不断汲取和学习新鲜的知识和信息,将年轻人喜欢的东西用传统艺术手法来展示,也是她一直不断改进的动力源泉。

  唯有把古代的精华融入现代的作品里,才能让它传承的更远。

  人生多角色 做不被定义的自己

  刘丽春:“我觉着我以前的生活都是过得特别匆忙的,工作、结婚、养小孩,一直到了退休,孩子成人了,有了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才是我自己的,不只是面塑,我还想着,把生活过的更有意思更有趣些。”

  把生活过得有意思些,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们看到了那个能够捏出丰富多彩面人的真实的刘春丽。

  前半生,她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按部就班的生活着,工作、家庭、孩子占满了她生活中的每一寸。

  如今,当一切成埃落定,内心一些关于年少时绘画的遗憾与梦想,因为面塑再一次被点亮。

  人生的任何阶段都不应该被限定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的人生想要活成什么样子,也应该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经济学家于光远出生于1915年7月,头顶“著名经济学家”桂冠的他,86岁开始使用电脑,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91岁时,恰逢微博流行,他又当起“博客”,不想落后于时代,以乐观的生活态度治学为文。

  晚年的于光远每天花大量时间坐在电脑前,除了吃饭、睡觉,他基本都在电脑上写着、学着、玩着、快活着。他曾表示,不过百岁生日,要出百部著作。

  生活不像考试,没有标准答案。正如闻名全球的风俗画画家摩西奶奶所说:有人总说已经晚了。实际上,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

  云南公共文化云供稿供图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