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小红书|超亿超十亿 云南这些村镇发展特色产业的秘籍是啥(下)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4日 11:22:16  来源:云南网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公布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和超亿元村名单的通知》。

  其中

  云南7个镇上榜

  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名单

  13个村上榜

  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

  一个村一个乡镇,实现特色产业产值超亿、超十亿元,秘籍在那里?快来看看,有没有能“抄笔记”的地方?

  ↓↓↓

 

  超亿元村名片

 
 
 
 
 
 

  地区:昆明市嵩明县大村子社区

  产业:花卉

  关键词:强链补链发展快

 

大村子社区富丽堂皇的大花蕙兰 嵩明融媒供图

  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昆明举办,大会期间随处可见的鲜花让人赏心悦目,其中有40多万盆出自大村子社区。

  这里群山环抱、水库密布、溪流众多,有“嵩明县后花园”之称。辖区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高原气候,年平均气温16℃,气候宜人,气温适宜,加上早晚温差大,紫外线强,花的颜色也更艳、更亮,对种植大花蕙兰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大花惠兰在大村子社区安家落户已经有10年之久。10年来,当地强力引进资质背景深厚的科技农业企业,不断摸索、加强、推广花卉生产及配套技术,选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提高自主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结对,探索产学研长效机制建设,将高校智力优势直接引入到企业生产一线中,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制定花卉信息化发展规划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打造“互联网+”平台,推动花卉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打破认知边界,大力发展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坚持用花“穿针引线”,从赏花到买花、吃花、用花,实现一花多得、一花多赢,助力农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目前,大村子社区及周边的西山、黑营盘3个社区,以大花惠兰为主的花卉种植面积达2067亩,年产量3159.5万盆,且每年还在以5万盆的速度提升,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及东南亚各国。嵩明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大花蕙兰种植县。

 

  超亿元村名片

 
 
 
 
 
 

  地区:曲靖市麒麟区珠街街道中所村

  产业:红美珠葡萄

  关键词:联合打造成规模

 

中所村葡萄种植园 图片来源于掌上曲靖

  合作社贯穿了中所村葡萄产业的发展历史。

  2006年,中所村开始统一种植优质葡萄品种,2008年,为了提升中所葡萄产业发展水平,成立了中所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每年葡萄产业可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200余人,中所种植葡萄的农户越来越多,促使一大批致富能手、专业大户和科技人员纷纷加入,部分农户也纷纷扩大种植规模,社员种植面积最多的达62亩,最少的也有10亩。葡萄生产销售实现了生产资料、技术服务、产品销售、融资平台、品牌包装、保鲜贮藏“六统一”标准化生产,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红美珠”葡萄品牌逐渐打响,

  到2021年,中所村葡萄种植规模已经达到3000亩,年产量达60万公斤,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超亿元村名片

 
 
 
 
 
 

  地区:昭通市昭阳区苏家院镇迤那村

  产业:苹果

  关键词:好风借力上青云

迤那村苹果丰收 图片来源于昭通日报

  “迤那”是彝语,意思是一个大大的美丽的坝子。迤那村年平均日照1902个小时,年平均气温11.7℃,年平均降水量760毫米,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土壤中硒含量丰富,具有种植苹果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昭通市委、市政府把苹果列为全市六大产业之首,致力打造“秋韵昭通·苹果之城”,彻底点燃了迤那村村民种植苹果的热情,原先分散的零星种植连成规模。海升、东达、细浪、汉朔、瑞景等规模化、现代化苹果种植示范园先后落地迤那村,不仅给周边农户带来了最直接的经济帮扶,还带来了新的种植技术和理念。

  目前,迤那村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种植苹果1.2万亩,已投产0.9万亩,年产量达1.45万吨,产值达1.66亿元。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达0.95万亩,示范带动农户自种0.3万亩,全村苹果产业从业人员0.3万余人。全村现有绿健等苹果种植、销售企业1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其中苹果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23家;有2个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

 

  超亿元村名片

 
 
 
 
 
 

  地区: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村、哲理村、和爱村,石龙坝彝族傣族乡临江村、民主村

  产业:鲜芒果、芒果

  关键词:统筹发展有底气

华坪芒果出山 丽江网

  在此轮评选中,丽江市华坪县5个村上榜“超亿元村”,凭借的产业都与芒果相关。

  华坪县地处滇川两省交界的金沙江中游,是云南省独有的优质晚熟芒果主产区,也是我国最北端的芒果主产区之一,被誉为“中国芒乡”。2022年,华坪县芒果种植面积达44万亩,实现产量39万吨,产值26.5亿元,芒果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2.17:1。

  荣将镇龙头村、哲理村、和爱村,石龙坝彝族傣族乡临江村、民主村是华坪芒果种植的佼佼者。

华坪芒果迎丰收 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客户端

  龙头村运用“1+10+N”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基层专家工作站、芒果种植管理技术服务队和果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最先进的技术得到最好的推广与应用。

  哲理村引进的四季蜜芒,一年四季均可开花结果,也可人为地进行花期调节,反季节结果性很强,有耐储运、核薄、清甜、香味浓郁等特点,价格十分走俏。

  和爱村的芒果种植面积有1800多亩,全村1026户村民中,70%的农户每年依靠种植芒果能收入十多万元,部分农户在芒果收获季节还能实现季节性就业,进一步增收致富。

  临江村把原来的泥土路修成了柏油路,解决了芒果运输的交通问题。村里收购芒果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民主村在海拔1500米以下半山区的荒山荒坡大力发展了芒果,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户流转土地实现了规模化种植。

  下一步,华坪县将不断做强品牌、优化产业链,扩大种植面积,力争2023年芒果种植面积达全国第一,把“中国芒果产业第一县”目标变为现实。

 

  超亿元村名片

 
 
 
 
 
 

  地区: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冰岛村

  产业:茶叶

  关键词:严格标准树品牌

 

茶农对冰岛茶王树以“二采三留”的严格标准进行保护性采摘 记者 杨抒燕 摄

  冰岛,在茶叶界几乎是神话般的存在。

  双江被誉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古茶山森林公园生长着1.27万亩千年野生古茶树群落,被认定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和核心区域”。冰岛村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北部,茶叶种植面积2950亩,可采摘面积2459亩,百年以上古茶树超过20000株,五百年以上古茶树4900余株。据史料记载,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双江勐勐土司派人从易武古茶区寻得200余粒古树茶籽,在冰岛培育成功了150余株。冰岛古茶自此成为云南大叶茶正宗。

  近年来,随着生态茶、古茶不断受追捧,冰岛茶价格不断上涨,甚至到了“一茶难求”的状态。为保护“冰岛茶”品牌,当地严格茶叶种植采摘标准,严禁打农药,采用人工除草,施农家肥,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保证了冰岛茶的原生态。同时,在采摘时采用“二采三留”的保护性采摘法,真正让保护范围内的冰岛古茶树得到了休养生息。村里还围绕古茶树,发展起了旅游业,朝拜茶祖、野生古茶树群落探险、古茶山徒步等吸引了不少游客。

 

  超亿元村名片

 
 
 
 
 
 

  地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龙朋镇甸中村

  产业:结球甘蓝

  关键词:订单农业有保障

 

“小铁头”丰收 图片来源于无限红河

  结球甘蓝在龙朋镇甸中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铁头”。

  甸中村过去主要以种植烤烟、黄豆、玉米为主,产值不高,为了破解全村的发展瓶颈,龙朋镇采用“企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订单模式引导推动结球甘蓝种植。通过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引进新品种、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等,实现绿色食品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当地从通海等地请来了专家,给村民们讲课,到田间地头教授种植技巧;免费向村民们发放种子和农药;向缺乏资金的村民提供贷款。结球甘蓝在当地每年可以种植两季,甸中村共有630户2600多人,每年发展农业产业6000亩以上,总产量可达到24000吨以上。

 

  超亿元村名片

 
 
 
 
 
 

  地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文澜镇多法勒村

  产业:枇杷

  关键词:抢抓高峰不愁销

 

这是2月11日在云南省蒙自市文澜街道多法勒村枇杷分拣仓拍摄的新鲜枇杷。新华网发 薛莹莹 摄

  冬天的多法勒村,是金黄色的——这里的万亩枇杷种植基地里,金黄色的枇杷挂满了枝头。

  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枇杷是秋冬季开花春末夏初成熟,但得益于这里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多法勒村及周边的枇杷在12月至翌年3月成熟,而且品质较佳、酸甜可口。冬季新鲜水果较少,元旦、春节又是果品消费高峰期,因此多法勒村出产的枇杷一直备受消费者喜爱。

  目前,文澜街道种植枇杷面积共计1.1万亩,总产量1.65万吨,总产值3.3亿元,主要种植“解放钟”“大五星”“长虹”3个品种。多法勒村种植枇杷面积共计6100亩,属于文澜街道万亩枇杷主产区,每年超90%枇杷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等全国各地,部分高品质枇杷还实现出口加拿大等国家。

  超亿元村名片

 

  超亿元村名片

 
 
 
 
 
 

  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乡班章村

  产业:茶叶

  关键词:龙头带动写新篇

古树茶带来好日子 伍平 摄

  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乡的老班章村,海拔1700米至1900米,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给予了布朗山古茶树积累更多营养物质的先天条件。使得其出产的班章茶,茶气足,回甘生津猛烈持久,体感通透,具有独特的“霸气”滋味。近年来,随着普洱茶市场的快速崛起,“老班章”普洱茶也声名远扬。

  2007,依托勐海县丰富的茶产业资源,当地成立了现代化茶业企业陈升茶业。2008年,陈升茶业就与老班章村签订30年合作协议,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村企携手,共同打造老班章茶叶品牌,带动茶农增收致富。同时制定了《古茶园管理制度》《老班章晒青毛茶加工技术规范》等企业标准,投资千万余元在村寨旁建成设施先进的茶叶初制加工厂,实行清洁化、标准化生产,不断优化茶叶加工设备、提高管理水平,带动当地茶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

 

  超亿元村名片

 
 
 
 
 
 

  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轩岗乡芒棒村

  产业:砂糖桔

  关键词:走出国门市场广

芒棒村出产的砂糖橘 微美芒市

  一口一个,狂炫不止的砂糖橘,在芒棒村是大家的“摇钱树”“金果果”。

  芒棒村是典型的边疆傣族村寨,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共645户3090人。2005年前后,芒棒村村民偶然发现砂糖橘销路不错,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种植。2008年,苦学种植管理技术的村民们卖出了第一波砂糖橘,收入不错,大家喜出望外,坚定信念扩种,并借助扶贫政策解决了资金、运输、信息等一系列难题,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抱团共商发展,加大宣传,帮助果农打开销路,有效提高了芒棒村在砂糖橘市场的话语权,弥补了个体种植户“小散弱”的缺陷。2022年芒棒村砂糖橘种植面积已达12000亩,比2021年增加2000余亩,全村产业人均纯收入1.2万元,实现了从“一棵树”到“万亩园”的华丽转身。

  现在,芒棒村不少村民走出国门到缅甸租用土地进行种植,直接发往四川、上海、北京等地,远销至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日均销量达100余吨。

  素材来源于嵩明融媒、掌上曲靖、新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丽江网、魅力蒙自、微美芒市等

  策划:韩焕玉 范春艳

  编辑:范春艳

  相关新闻:

  时政小红书|超亿超十亿 云南这些村镇发展特色产业的秘籍是啥(上)

 推荐新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