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艺术学院分课堂开讲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8日 19:05:45  来源:云南网
讲堂现场

  5月16日,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艺术学院分课堂开讲。分课堂第一讲以“楷模的力量”为题,邀请云南艺术学院原创广播剧《我的老师张桂梅》主创团队分享创作起源及历程。

  现场,云南艺术学院原创广播剧《我的老师张桂梅》的制作人王旭东分享了去往丽江华坪女高采访的真实情况和感受,播放了作品的精彩片段。他介绍,创作过程中,该剧获得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级文艺精品创作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立项,学院发挥综合性艺术院校多专业联合创作的优势,由戏剧学院、影视学院、音乐学院的编剧、导演、表演、播音、作曲、录音等专业骨干师生组成主创团队,依靠自主力量完成剧本创作、导排演播、作曲演唱、录音制作。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投入,把该剧的创作当作“党建+思政+艺术”育人模式的有力抓手,以项目带动教学,在创作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和致敬。

创作团队与张桂梅老师合影

  历时两年,经过反复修改、打磨、录制、剪辑和后期包装,三集原创广播剧《我的老师张桂梅》于2022年6月30日在丽江市广播电视台首播。目前,该剧荣获了2022年云南广播电视奖优秀广播剧二等奖、共青团中央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文化精品征集推荐活动广播剧类优秀作品、国家广电总局2022年第三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国家广电总局2022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和2022年云南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

师生代表认真聆听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以张桂梅老师楷模的力量为指引,找准了创作价值,摸清了创作方向。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更加坚信,艺术创作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王旭东说。

  编剧姚又僮通过与张桂梅老师的接触,从人物身份、人物性格、人物动力三方面领悟了剧本创作的意义,即还原真实。姚又僮表示,通过此次创作,她更加珍视教师身份,更加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将循着张桂梅老师的步伐甘为园丁,学习张桂梅老师的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汲取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奋力前行的力量,把培养高素质的艺术类高等人才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

  “在采风过程中,我不断归纳被张梅桂梅老师感动和震撼的力量,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至诚报国的崇高信念,是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是以德施教、敬业爱生的师德风范,是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是淡泊名利、永葆本色的宝贵品质。我更深刻地意识到要塑造好角色,必须学习其精神。”导演兼张桂梅角色的演播者和建元说。她认为,在演播实践阶段,主创团队带领同学们反复开会、讨论、创作的过程,不断激发起学生灵魂深层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认同感,这就是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融合,不断深化“党建+思政+艺术”育人成效的最好实践。

师生们在创作过程中

  主要播讲者王博宁从演播的角度讲述了录制广播剧中周晓丽这一角色的感受,分享了广播剧引发的教学思考。她表示,通过广播剧的成功实践,学院拓展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广播剧的专项训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课程《话筒前演播技巧训练》广播剧演播专项训练的内容限定主题,通过挖掘云南当地正能量的人物故事,让身边更多的普通群众、平凡英雄成为文艺作品中的主角,展现平凡英雄及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从专业训练的角度不仅能系统锻炼学生的编剧、录制、剪辑能力,更有益于深入体验角色,把控性格,塑造形象,让广播剧的制作全过程成为一个激发正能量和敬畏心,培筑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云南艺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艺分讲堂的目的是加大正面典型培育和选树力度,弘扬清风正气,传播和壮大正能量,营造良好的育人育才氛围,凝聚师生员工向上、向善的力量。作为艺术院校,学院将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己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为土壤,以“艺术+科技”为手段,推进“党建+思政+艺术”,推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的贯通融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吸引力;将加大主题创作、设计、展演力度,从“四史”中汲取丰富营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华文化的故事及云南故事、云艺故事,为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作出新贡献。

  云南艺术学院 供稿 供图

 推荐新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