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浅析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展
大学是教育教学的地方,肩负着教育教学的重任。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正确地应对人生与挑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具备调节并改进自己的心理状况的技能及方式,让他们以一种健康的心态来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机会与挑战,让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维持一种平静而又坚强的心态,从而进一步提升个人能力与素养,提升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与水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与进步。体验式教学是一种非常出色的教学方式,它把学生的感觉和认知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促进了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它不仅可以活跃教学的氛围,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对课程的发展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品质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
体验式教学中的新要求
教学内容精细化。高校心理健康课是一门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行为养成于一身的公共必修课。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体验性”教学模式,即“课堂互动”、“生活写照”和“社会实践”三大模块。一是交互式教学模式。就是要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除此之外,在课程的设置上,也要根据大班教学的特点来进行,可以将课程进行合理的划分,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班级中进行交互,同时还要有老师的指导,使学生们享受到一种更加愉快的学习氛围。二是人物画像模式。这个模式是在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自己的实际状况,来进行问题主题的设计,让大学生们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进行分类,再利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来设计出自己的解决方法,从而训练了学生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社会实习”。把在课堂上的亲身经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心理主题班会”、“集体辅导”、“心理情景剧比赛”等为主要内容,让同学们以一种更加客观的角度来理解心理知识在传递中所发生的改变,从而获得更深入、更实用、更有价值的经验。
教学形式多元化。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上,以“体验性”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一是在班级中推行“精神实践”。为了凸显本课程的经验性质,可以结合大班授课的特征,选择“情绪传递”、“我的大学”等有关课题,在实验室中进行一些有关的心理锻炼。二是在课余时间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体验式教学,在上课之前,由小组组长对一周的问题话题进行汇总,将问题进行归类,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三是在社区中进行群体心理咨询的创建。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能够创造出一个宽松的气氛,进行游戏互动、探寻自我、角色扮演、分享讨论等,使大学生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提升心理调适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形式上,老师要以主题内容和学生特征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保持持续的新鲜和认同,获取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感悟。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体验式教学的具体策略
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建构,提高师生重视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学校应该在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中对其进行更多的关注,建立一个教学督导小组,对其进行规范,做到严格管理;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宣传,提高学生和教师对此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与专业知识同等重要的本源价值,重视它有利于迅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和校纪校风。
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学设施建设。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是学校进行的一项基本工作。应该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展开合理的规划和布置,构建出心理游戏场馆、观影疗心场馆、心理小剧场等实践教学场所,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奠定了物质基础。
成长性任务。由于心理健康是一种具有很大规模的公众课程,因此,心理健康是一种以人格特质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要充分地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质。成长型任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深入地分析自己。老师让同学们对自己的人格、气质、情绪、性格、人际关系模式、社会支持等进行分析,同学们通过对自己的剖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将其用作自己发展的参考,寻找一种可以改进自己缺点的方法。
心理成长小组。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帮助,而这些帮助既有老师的帮助,也有家庭的帮助,更有学生的帮助。在此过程中,心理成长小组发挥重要作用,它可以为学生搭建起一个良好的支撑关系网络,从而让他们在自己的心理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对自己的支持。此外,在学生们的互相分享中,帮助他们寻找共鸣,构建出一种可以倾诉的方式。去体验、表现自己的心态,去聆听、感觉别人的心态,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有助于他们的心灵健康发展。
案例教学的应用。案例法是一种优质的教育与教学方法,教师用具体的实例来对原来抽象的理论内容进行解释,从而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与理解。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既能对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优化,又能使老师清楚地表述出理论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心理情景剧的开展。“体验”就是这种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心理场景剧创造一种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下,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而学生们在场景中的表现,则更加要求学生们去思索、去体验,这样的“真刀实枪”的体验,是课本上所不能相比的。一方面,在心理情境剧中,学生们要展开的是一种集体的协作精神,在一起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一起完成一件作品,来训练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小组互助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对剧情、人物性格、情绪的思考和猜测,从而提高理解和认知程度,推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
影片赏析。影片赏析是一种教学资料和形式,它给老师们带来了一种可以用来进行指导的素材和范例,从而让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内容变得更为多样化和丰富,让电影的呈现变得更有魅力,从而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
经过教学实践验证,体验式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改善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刘佳,硕士研究生,主任,讲师,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生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