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洄澜桥阁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异龙湖珠江水系的出海口处,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洄澜桥阁建筑结构雄伟,2019年10月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的一大景观。

在景色秀丽的异龙湖东边,有一个叫新街的美丽村子,村外有条小河,村里人称之为“海河”。“海”即异龙湖,“河”即连接湖水的河道。就是这宽不过七八米的小河,在未通铁路和公路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文献名邦”石屏与外界联系的一条重要通道。
为充分利用水资源,达到排洪泄水、调节气候和维护环境的目的,人们在小河上建起了洄澜桥,又在桥上建洄澜阁,当地人又称“拦水阁”。洄澜桥阁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落成,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光绪甲辰年(公元1904年)冬,富绅王镇东在原址重建洄澜阁。数百年来,洄澜桥阁成为石屏的一大景观,称为“洄澜叠翠”。

洄澜桥阁高20米,宽6米多,长18米,中间为八角亭,左右立两阔亭,两楼一底,阁顶以彩色琉璃瓦配上陶制的飞禽走兽镶嵌而成。每层的每个亭角均配以风铃一个,微风吹来,清脆悦耳的铃铛叮咚作响,令人仿佛置身深山古刹,不禁生出别样情绪,浮想联翩。整个楼阁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壮观。
早年,洄澜桥阁远近闻名,慕名而来的四方游人和骚人墨客频频到此凭栏怀古,说古谈今,观四时不同景致。阁内留下了“洄澜叠翠”“龙湖锁钥”“南湖慈航”“梵宇长春”等书法匾额。

故河难觅,风景依旧。作为“屏阳十二景”之一,洄澜桥阁如今仍吸引着四方游客前来观光打卡。每到春日,登上主楼八角亭眺望,四处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异龙湖水碧波荡漾,真可谓“春来无处不飞花,燕子翻飞啄春泥”。
而当夏天一到,在八角亭上眺望又是另一番景色:远山近野,夏云奇峰,苍松翠柏,稻花飘香,石榴花红;绿色的四野,到处显示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三伏天气,酷日当空,但只要登上楼阁,便觉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秋天来临时,这里又是另一番奇景:田野片片金黄,稻谷飘香。看远方,碧水蓝天,孤帆远影,山峦起伏。夜幕降临,大雁南飞,明月升空。此情此景,妙不可言。
冬日里,寒风萧萧,古树落叶,登洄澜桥阁,昼观山岭寒松,夕阳西下;夜听楼檐风铃,浪涛声远。遥看湖面,别有一番景致。
石屏县融媒体中心 孔祥敏 张勇 冯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