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展现新作为 6位优秀青年代表在云南省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9日 17:17:00  来源:云南网

  4月29日,云南省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在昆明举行。座谈会上,脱贫攻坚一线青年代表龚霞、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胡万彪、大型工程项目一线青年代表张本艳、打好云南“绿色食品”牌创业青年代表赵晗、青年教师代表赵德虎、大学生志愿者代表孙博恩等6位优秀青年代表先后发言。

  

  脱贫攻坚一线青年代表龚霞发言。记者 雷桐苏 摄

  用“苦”换来群众“甜”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派驻福贡县马吉乡马吉米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 龚霞

  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奋战在全省脱贫攻坚一线的青年,参加云南省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

  实现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怒江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的地方。2017年,我积极响应党中央、省委的号召,毅然报名参加了驻村扶贫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2017年3月15日,我抵达马吉米村,踏上了这片注定让我终生难忘的土地。至今我仍清晰记得初到马吉米村的一幕,一位傈僳族妇女怀抱孩子,光着脚板,坐在大山深处贫瘠的泥巴地里晒着太阳,她空洞的眼神让我看着揪心。同样作为母亲的我心想,这位母亲怀抱里的孩子以后也会在深山里晒太阳吗?马吉米,多美的名字,但贫困让她不堪。面对新环境新任务,鼓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我下定决心扎根马吉米。

  我们驻村的地方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我想,只要我们的“苦”能为当地群众换来“甜”,那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说干就干,我们克服种种困难,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遍访,收集民情和民意。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因为语言障碍、脸孔陌生以及不接地气的表达,我们一个月的遍访失败了,民情和民意收集不精准,导致我们制定的帮扶措施不接地气。

  青春就是失败了还要再来的倔强。痛定思痛,集中遍访改变了我们自认为“小村无大事”的想法,深入了才发现“群众无小事”。驻村扶贫工作涉及到产业、就业、安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金融、生态等方方面面,要把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到村到户,驻村队员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基层是最大的熔炉,基层的干部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工作队开始“拜师学艺”,当好学生。通过倾听、请教、商量、讨论,当地干部群众教会我们如何更有效的安排帮扶资金、如何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如何科学制定各类方案避免矛盾发生,甚至教会了我们如何辨别蜂群里的蜂王。真诚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让我们逐步弄清了全村的实际情况、乡风民俗,对我们明确帮扶工作的目标、思路和重点起到了重要作用。

  驻村期间,我们成立了驻村工作队党支部,做实党建脱贫双推进,围绕脱贫出列标准,按照“突出项目建设、发展立体农业、加紧素质提升、建强基层组织、构建和谐干群”的工作思路,列出问题清单、倒排时间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我们协调项目资金修建“连心桥”和“幸福路”,实施“点亮马吉米”灯光亮化工程,解决村民饮水和用电问题,改善基础生活条件;建立党群致富技能培训基地,成立“马吉米村产业扶持基金”,打造“木克基鸡保种”孵化点,为群众增收致富创造条件;开设公众号发布村里的好人好事好风气,推动乡村善治;积极协同团支部,组织志愿者开展入户宣传、教育助学、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以党群活动室、农民讲习所为阵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点滴付出,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想脱贫、能脱贫、勇脱贫。如今工作队说话有人听,干活有人跟。工作队不但住在村上,更住进了群众的心里。“有事找工作队”已成为马吉米村群众的习惯。

  时光如梭,今年是我驻村的第三年,我和队员们一起见证了村民告别溜索走上横跨山谷的产业桥,拆除危房住入窗明几净的新居室,入股合作社实现家门口就业,万亩草果长势喜人,仿野生石斛初具规模,助力5位贫困学生进入大学……在回来之前的一次入户走访时,我又看到了那对在大山深处晒太阳的母子,她们已经住进了怒江畔易地搬迁点明亮的新家。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心中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也愈加强烈。

  截至2018年12月,马吉米村共有76户240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73.66%下降到42.4%。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脱贫出列标准,我们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重任在肩不容懈怠,使命光荣鞭策前行,我们将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沐浴着党的春风,感受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我坚信,“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我和我的队友们会牢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忘初心,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用苦干实干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用苦干实干绽放美丽的青春之花,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嘱托、不负期望!

  

  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胡万彪发言。记者 雷桐苏 摄

  潜心研究不愧时代

  云南大学研究员、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负责人 胡万彪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我非常荣幸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发言。

  10多年前我还是一名大山里的孩子,在各级组织的关心下,通过自己勤奋学习,考上了省外的重点大学,在中科院取得博士学位后又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博士后工作,2016年我作为高端人才被引进到云南大学工作,现在我是云南大学的一名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电子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在学校的关心支持下,我带领科研人员攻坚克难,始终跟踪电子材料领域最新技术、最新产品,利用晚上时间查询国内外研究最新动态,常常工作到深夜两三点,从开始的4间毛坯房发展到现在6个基础实验室,组建了包括固定人员、国内国际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十几人规模的云南大学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我先后在电磁材料研究领域权威杂志Nature Materials发表了多篇论文,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于2016年入选中组部第十二批“千人计划”青年人才。2017年入选了云南省“云岭高层次人才”,所带团队成功入选“云南省高性能阻容感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同时,我注重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深入企业调研,联合开展最新研究,我还努力当好一名教书育人的好老师,不仅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学习方法、科研经验和职业规划,还鼓励学生不拘泥于格式,大胆创新。为了让学生及时跟上国际最新进展,我向学校申请特招3位国际博士生,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鼓励他们积极追踪科学前沿。

  当我还在求学时,我认为只要学好科学理论知识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当我学成归国,来到云南大学工作,我亲身感受到了广大云岭科技工作者为了攻占科技高峰,夜以继日的付出和奋斗,亲身感受到了云大不遗余力为我们创造学习及工作条件的昂扬氛围,亲身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以科技创新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决心行动,我才深刻地认识到,要成为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要成为优秀的年轻科技工作者,除了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去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科学报国的远大理想。联想到云南大学“会泽百家 至公天下”的精神,不正是对这种情怀和精神的完美诠释吗?

  到云南工作后,我有幸参加了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深深感到了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力人才资源为支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信心和决心。从现实来看,相比于东部发达地区,云南在科技创新方面还比较落后,存在着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诸多问题。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有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进,云南才有可能实现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云岭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时刻保持奋发图强、只争朝夕的责任意识,对标国际国内科技前沿,扎扎实实的沉下心来作基础研究,以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为云南实现“创新型、开放型,产业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注入强大的科技动力。

  100年前的五四运动为我们创造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给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 :“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作为云南青年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努力抓住新时代的大好机遇,奋力承担起我们这一代云南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在科技进步的漫漫征途上执著追求、无私奉献,拿出青年的朝气和干劲“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瞄准国际前沿开展研究,推动相关领域最新技术在云岭大地上生根、开花和结果,努力提高本土科技竞争力,努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为我们云南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型工程项目一线青年代表张本艳发言。记者 雷桐苏 摄

  事业靠本领成就

  中建二局云南分公司第28项目团支部书记 张本艳

  我很荣幸作为团员青年队伍代表,参加云南省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

  我所在的团支部“程智龙青年突击队”成立于2017年,由大项目部党支部委员、项目经理程智龙担任队长,由42名青年员工组成,党员5人,团员34人,35岁以下青年员工38人,90后员工占90%。目前在建的项目有“玉溪海绵城市”、融创昆明文旅城、昆明中海巫家坝3个项目。突击队成立2年来,团支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组织动员、服务青年的作用,通过开展政治学习、岗位练兵、导师传帮带、“五小”竞赛、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了解掌握突击队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努力帮助成员解决思想困惑,以及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他们的知心人、引路人,增强他们对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让每一个成员在组织中明方向、增才干、获喜悦。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凝聚我们共同的使命和目标。

  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教导。引领团员青年汲取真理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做到在顺境中不骄傲不急躁,在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让青春的理想抵得住风浪、经得起考验。对于建筑一线青年来说,我们常年远离家人,陪伴我们的是工地泥土的芬芳,机械嘶鸣的轰隆声。也正是这群奋勇争先的青年,用敬业实干换来了“果红花开”。

  我们矢志艰苦奋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的教导。带领团员青年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不怕苦、肯吃苦,经得住风雨,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在一线工地,雨季赶工期是家常便饭,突遇暴雨最让大家头疼。在项目深基坑筏板浇筑、主体封顶关键节点,经常会遇到突发强对流天气。为保证混凝土能按时浇筑且保障工程质量,团员青年们冲锋在前,经常24小时坚守一线,在暴雨中和时间赛跑,常常是汗水和雨水为伴。

  我们勇于创新创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教导。带领团员青年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聚焦重点工程项目,各尽所能、各展所长,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在海绵城市建设之初,遇到了诸多“拦路虎”。在项目一筹莫展之际,团支部组织了超高层、机电、技术等各类专业青年人才15人,组成青年突击队的骨干力量,成立QC小组、技术攻关小组,研发海绵城市建设新材料介质土,改良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彩色透水混凝土,填补了国内海绵城市在新型材料研究应用方面的空白。

  我们练就过硬本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事业靠本领成就”的教导。带领团员青年在实践锻炼中积累智慧、施展才华,在搏击风浪中增长才干。立足项目实际,我们从细微处着手,攻克难点问题。截至目前,技研技改成果受到国家住建部督导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云南省建筑业协会充分肯定,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3项、发表论文17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局级、公司级各种荣誉达20余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清醒剂”。今天,我有幸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重温“五四”精神。回去以后,我将带领团支部全体成员,加强对五四精神的学习,激发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激情,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助力城市发展的承诺,“我们来时这里荒无人烟,我们走时必定万家灯火”。

  虽然我们团支部只是云南大发展过程中,成百上千的团员青年中微不足道的一个集体,成绩不足挂齿,但我们会继续发挥“小集体”的“大作用”,勇挑重担 、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精益求精,践行工匠精神,勇当建设先锋,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不断战胜新的挑战,为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云南“绿色食品”牌创业青年代表赵晗发言。记者 雷桐苏 摄

  新青年展现新作为

  省青联委员、云海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晗

  我非常荣幸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作为创业青年代表发言。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100年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拼搏不息、奋斗不止。回望我十年的创业历程,五四精神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

  2004年,我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彼时中国大地正在掀起创业浪潮,尤其是北京的新经济、新科技创业氛围,让在中关村校园里读书的我,产生了创业的念头。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南人,能用云南丰富优质的各种绿色食材,烹制出美味佳肴,征服消费者的胃,是我既有的情结和信心。所以,在2009年,等来了北京后海边的一个机会,我开了第一家餐饮店,起名“云海肴”,寓意为云南人在后海边烹制的美味佳肴。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目前,“云海肴”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办150多家餐厅,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

  十年的创业历程让我明白:青年的成长成才,企业的发展壮大,始终离不开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初心。创业之初,我就把自己的命运、云海肴的命运同云南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我深知,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为把最生态、最健康、最美味的云南绿色食品呈献给全国乃至国外消费者,积极推动云品出滇,努力塑造云品形象,“云海肴”建设了一套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采购和品控团队每年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在云南境内采购筛选食材。2016年,我们在昆明建起了自己的米线工厂,自主研发生产出了只用米和水制作、无任何添加且口感极佳的米线,并于2018年初出口到美国,开创了云南米线出口的先河。

  十年的创业历程让我明白:青年的成长成才,企业的发展壮大,始终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去年,云南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发展战略。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感到既兴奋又自豪,原来自己所做的事情,不再只是一个餐饮生意,还担当起了为家乡绿色食品做宣传、做推广的责任。去年,云海肴作为唯一一家餐饮企业受邀参加了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并在会上建言献策。在“三张牌”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云海肴还被省餐饮与美食协会评为滇菜“进京入沪下南洋”首席示范企业、最具活力成长型企业。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背景下,云海肴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特别是去年,我加入到云南省青年联合会后,得到了来自团组织、青联委员和其他青年企业家在信息、技术、资源等各方面的有力帮助,并于半个月前实现云海肴首家海外店在新加坡开业,迈出了让云南菜走向国际的第一步。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青年展现新作为。我们重温红色记忆,弘扬五四精神,就是要担当起新时代赋予云岭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时至今日,云海肴团队已经发展到4000多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我和我的团队一定会不忘初心、积极进取,勇于担当、努力奉献,着眼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推动云品出滇,把云海肴打造成为云南绿色食品的代言品牌,力争成为“全球最好最强的中餐企业领跑者”;一定会围绕脱贫攻坚三年行动部署,积极推动消费扶贫和爱心公益,促进和带动更多人创业就业;一定会积极投身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家乡、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青年教师代表赵德虎发言。记者 雷桐苏 摄

  做好学子引路人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本科生专职辅导员 赵德虎

  作为青年教师代表能够参加云南省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我倍感荣幸。

  100年前的五四运动,中国青年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辉旗帜,为推动中国的前进树立起一座不朽丰碑。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这种精神也在不断激励着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我在云南师范大学学习了三年,工作了六年。在辅导员岗位的六年中,已经陪伴了2000余名学生走过人生中一段重要而美好的时光,见证了他们的进步和成长。可以说,辅导员是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前沿、离学生最近的人。长期的工作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所肩负的职责与使命是什么。

  辅导员身上有一项使命,是引领学生的政治思想。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引领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们的首责主业。为做好思想引领工作,我们充分发挥党、团、班的组织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自觉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使命。在党支部建设中构建“学、做、创”三维学习模式,彰显支部特色与活力;在团支部建设中打造“一二三四五”的育人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的育人格局;在班级建设中明确班级制度,建立班级文化,推行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发挥高校第二课堂在思想引领和实践育人方面的作用。多个集体、多名学生荣获国家和省级表彰。

  辅导员身上有一份责任,是守护学生的健康成长。还记得2016年暑假,一名学生因做兼职被骗入传销组织,我得知后立即与警方联系配合,想方设法套出传销窝点的具体位置,通过当地警方成功解救出被困学生。看到学生安全回校后,我如释重负,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辅导员身上有一种奉献,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都说“有困难找警察”,但在我们学院流传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辅导员”,因为学生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找到辅导员就能得到帮助。六年里,我累计解决学生实际困难300多件,无论大事小情,哪怕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畴,只要学生提出需求,我都会尽力帮助,尽可能让学生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辅导员身上有一种陪伴,是感受学生的酸甜苦辣。就在前段时间,一名大一男生因为失恋而重度抑郁,出现自杀念头。我悉心陪伴他整整两天两夜,从危险期的24小时守护到缓和期的谈心谈话,从关心饮食睡眠到引导思想情绪,坚决不放弃的陪伴和照顾终究起了作用,学生走出了心理阴影,愿意去医院接受治疗,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这样的陪伴,于我们而言是工作职责,于他们而言就是人生的转机。

  辅导员就是这样的一群人。辅助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成才,帮助学生圆梦是我们无怨无悔的职责与追求。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各级党、团组织以座谈、研讨等方式,迅速组织传达学习,使我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努力方向,倍感振奋和鼓舞,增强了为党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今天,我们重温五四精神,我深感自身使命之光荣、责任之重大。我们要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学习者、坚定信仰者和积极践行者,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努力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我们要与广大云岭青年一道,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志愿者代表孙博恩发言。记者 雷桐苏 摄

  在奉献担当中成长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民族政治与公共行政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团委兼职副书记 孙博恩

  我能参加云南省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并作为青年志愿者代表发言,感到非常荣幸。

  今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随后几天,陈书记您又亲自到了独龙江,把党的关怀带到了边远山乡。当我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激动,同时也感到无比的幸福。兴奋的是总书记、省委领导在百忙之中对我们边疆少数民族给予的关心鼓励,激动的是独龙族同胞经过不懈奋斗实现了整族脱贫,幸福的是我能够通过支教的方式参与到独龙江的脱贫攻坚行动中来,在脱贫攻坚战中贡献了我的一份青春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接见贡山县干部群众代表时作出的指示和要求。团省委、省教育厅和云南大学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组织青年用实际行动参与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将云南大学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服务地选在了独龙江乡,连续四年派出24名优秀志愿者到独龙江乡开展接力扶贫支教服务。

  刚到独龙江的时候,大家仅仅知道这里是民族边境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多。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们就翻山越岭走遍独龙江乡6个村落18个小组开展学情排查,努力克服语言障碍,挨家挨户传播“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用耐心、细心、关心感动学生家长,使每一名独龙江的适龄儿童都来上学。我们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为了扶志气,我们设立了“山水教育”梦想课堂,帮助孩子们树立远大志向;开设拳击兴趣班,引导孩子们不抛弃、不放弃;捐出积攒的支教津贴,带孩子们到昆明见世面,开眼界。为了扶智慧,我们虚心请教老教师,磨炼教学能力;我们通过自己的力量募集社会资金,发起了“中国梦,独龙梦”爱心计划,为学生筹集生活学习物资;实施“云大·筑梦”一对一奖学金计划,为独龙江村级小学购置发电机解决用电困难。我们支教的学校是寄宿制,志愿者们在教学之余帮学生们做饭,理发,捉虱子,洗澡等。碰到放假下大雨、路基被冲垮等情况的时候,志愿者们就和娃娃们一起大手牵小手过独木桥。一年时间下来,志愿者们和孩子们普遍建立起了家人般的深厚感情。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一名志愿者被当地的蜂给蛰了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到现在伤口都还没有完全愈合;一名志愿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最后只能摘除扁桃体。通过大家不懈努力,我们所教的科目在贡山全县统测中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名列前茅。

  在独龙江的日子里,我们既传授了知识,又受到了极其深刻的教育。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国情,认识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复杂多样的基层情况,独龙江的孩子们教会了我们坚毅刚强;独龙族老乡们教会了我们吃苦耐劳;坚守岗位30多年的老教师教会了我们无私奉献。这一年的志愿服务,既磨炼了自己的思想品格,也引发了我们每个人关于祖国、未来、使命和责任、担当、奉献的深深思考,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当代大学生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成了大家的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家国情怀是中国青年得天独厚的精神秉赋。我们深深的感到,基层的实践是我们成长的广阔舞台,基层的经历是我们锻炼的无限空间,只有把个人志向与全民族的共同愿望结合起来,把个人努力融入到全体人民一致努力的共同方向上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之中,当代大学生才能勇敢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与重任,才会实现最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100年前,中国的青年们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这是那个年代青年人的奉献和担当。现在,新时代的我们为民族和国家奉献和担当的途径有很多种,但归根到底是要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做的虽然是点点滴滴,但是就在这点滴之间,我们把自己融入了国家和云南发展的大局之中,更加坚定了不畏艰苦、不畏困难,在奉献担当中成长成才、报效国家的信心和决心。这一年支教工作积淀下的精神力量将指引我们继续努力、不懈奋斗。我们坚信,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各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云南网记者 李翕坚 整理 

  相关链接:

  陈豪与全省各族各界青年代表共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关于表彰2019年“云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