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糠箩跳米箩!昭通绥江兆佳坝6700多名贫困群众过上新生活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0日 00:52:41  来源:云南网

环境优美的兆佳坝安置区

  夏日午后,走进绥江县兆佳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学校医院焕然一新,道路、商超、养老院、派出所、集贸市场、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经过8个月的攻坚克难,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商宜居的美丽新家园在荒山坡上奇迹般崛起,来自偏远山区的6713名贫困群众搬进城里过上新生活。

老人家们悠闲的下午时光

  “搬进城来好,我们一家人都很开心,在高山上苦熬了大半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能搬进城里来生活!”现年67岁的何平方老人高兴地说。多年来,他们家一直生活在高上山的新滩镇银厂村,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双脚泥,学生娃读书还要走2个多小时的山路。去年年底,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一家人搬到县城兆佳坝安置区生活,学校、医院、超市都在家门口,从住房条件到生活环境,样样都比老家好几百倍。

  兆佳坝安置点是绥江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集中安置偏远山区贫困群众1766户6713人,涉及会仪、新滩、南岸等5个乡镇66个整体搬迁村民小组。去年春节前,在地方党委、政府及扶贫干部的关心帮助下,这些常年生活在偏远山区的贫困群众彻底搬出穷山沟,高高兴兴入住新家园开始新生活。

老人家们悠闲的下午时光

  走进安置区老年活动中心,10多位从山区搬进城来生活的老年人们正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下棋,纵情享受茶余饭后的休闲时光。“山区搬城区,糠箩跳米箩,现在的生活是想不到的幸福!”正在下棋的何平方老人放下棋子高兴地说,共产党的恩情比天大,不仅帮我们修房子,还给老年人建活动中心,就学就医也很方便,子女们外出务工再也不用牵肠挂肚了。

环境优美的兆佳坝安置区

  为让贫困群众实现挪穷窝断穷根,绥江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的铁齿铜牙,坚持卡户与随迁户同步、住房建设与各类综合配套同步、人员安置与产业就业支撑同步、硬件建设与建立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同步“四同步”,把兆佳坝安置区作为县城新区规划建设,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实行一步进城入镇集中安置,彻底斩断了贫困群众与生态脆弱地区的直接联系。

扶贫车间

  “建好扶贫车间,实现就近就业。”走进安置区就业扶贫车间,厂区门口的红字标语十分醒目,车间里数十名搬迁群众正忙着组装耳机配件,划线、贴布、定音、贴膜片,通过流水生产线作业,一个个耳机半成品出现在大家眼前。正在组装耳机配件的搬迁群众牟同品说:“以前在老家种洋芋包谷,辛辛苦苦一年只够温饱,现在厂里上班一个月轻轻松松挣2000多块钱。”

扶贫车间里年轻工人正在组装耳机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我们在迁出地抓产业,迁入地抓就业,多措并举确保搬迁群众稳定增收、就近就业。”兆佳坝安置区扶贫干部、中城镇副镇长黄旭介绍,为服务好搬迁群众,兆佳坝安置区创新推行“3237”社区党建治理模式,做到群众搬到哪里,基层组织就建到哪里,为民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为民服务大厅

  目前,迁出地的1.1万亩耕地、适合种竹的2.8万亩林地、1386亩复垦宅基地已经全部种上方竹,户均竹产业达到20亩。5年后,每亩方竹可采笋400斤,实现亩产值1600元,户均年收入将达到3.2万元。同时,迁入地还通过入股企业分红、扶贫车间、培训就业、公益岗位、门面收益分配、社会保障兜底等方式,千方百计增加搬迁群众收入。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天好地好不如社会主义好……”采访接近尾声,兆佳坝老年活动中心门口的空地上歌声嘹亮,由社区老年人自发组成的老年合唱队用幸福的歌声唱出了喜迁新居的喜悦之情,也唱响了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新期盼。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沈迅 乐志伟 蔡侯友 杨茜 段芃 昭通日报记者 杨明 摄影报道

》》点击进入专题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