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互联网大会】专访云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翠岗:主动融入“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2日 18:40:51  来源:云南网

云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翠岗。云南中医供图

  8月10日-11日,主题为“传承创新 融合赋能 共建共享”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互联网大会在昆召开。作为主要支持单位,云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翠岗出席开幕式,信息学院副院长杨莉在大会上作了《“互联网+”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承》主题交流。王翠岗书记就中医药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的升级转型、从教育层面如何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等三大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

  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医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或能力呢?

  互联网大潮正在快速全面席卷渗透全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对中医传统文化传播同样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今之世,可谓“无网寸步难行”、“无网而不胜”。作为中医药大学的学子,既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者,也是互联网的主力军。我们要秉持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开放理念,主动拥抱互联网,增强互联网思维,并贯彻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全过程。

  internet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应具备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和能力,除了深厚的中医药学科专业知识素养,还必须强化互联网技术与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融合意识,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本领,能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学科专业知识创新、促进中医药学科发展、传播中医药文化。

  另外,还必须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具备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技术运用于中医药教育教学、医院建设管理、中医药资源开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运用等方方面面,促进中医药常识的普及,中医文化的传传播。

  在互联网+中医传承教育方面,学校是如何传承传统、又如何突破传统的?

  云南中医药大学以学术引领云南中医药事业发展为办学使命,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中医药事业接班人这一核心问题,重视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创、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融合与创新。

  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规律。当下大学生都是网上“原住民”,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都与互联网须臾不可分离,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高等中医药教育管理者,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网上线下结合,加强网上引领,善于与青年学生 “理上网来”,增强网络党建思政工作、学习成长、以文化人、价值引领的实效,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具有笃定中医文化自信、有社会责任感、本领高强、善于传承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加强中医药信息化人才培养。除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均有信息技术课程之外,为适应卫生健康领域信息化需要,我校设立信息学院,开办医学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以培养具备卫生行业相关信息处理与研究、系统建设与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两个专业的学生在国家、省级的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多个奖项。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在省、州市、县区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校中医专业毕业生、“云南中医”微信公众号运营平台——国医在线CEO张小贝,以及他率领的团队,就是我校毕业生互联网创新创业中的杰出代表。

  信息化助推名老中医传承。学校以名老中医和教学名师教学资料数字化建设为重点,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名医名师抢救工程,完成了“云南中医药大学名医名师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整理和收集云南省名医名师46名,数字资源总量2000余分钟,为中医药的学术传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基本建成校园网综合运维保障体系、服务器、存储、桌面虚拟化云管理平台,实现快捷、高效和移动化的管理。2012年我校首批入选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高校,2017年为唯一入选国家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案例中医药院校,201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省中医药数据中心落户我校。实现校园WIFI全覆盖,实现了“人人能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同时也为促进信息化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师生的深度融合,重构教育生态,再造管理流程提供了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坚持应用引领信息化发展,助力“双一流”建设。目前我校已建成办公自动化、财务、教务等余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无纸化移动办公、财务网上报账大厅、全员绩效网器、存储、桌面虚拟管理云平台,远程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管理服务智能化、移动化。我们要更加主动融入互联网大潮,充分发挥云南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民族特色,以建成在西部有显著优势、在全国有鲜明特色、在南亚东南亚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目标,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为云南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为推进“健康云南”作出更大的贡献。

  除了人才的培养和中医传承方面,学校还结合互联网从哪些方面来助力云南中医药的发展?

  以2018年更名云南中医药大学、成为博士授予单位为标志,学校进入了发展的新起点。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更好地继承和创新中医药,是我们在互联网语境下的新课题。我们将在这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加强云南省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引领云南省中医药信息化发展。通过构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为基层中医馆提供中医电子病历、辨证论治、中医药知识库、远程诊疗与教育、中医治未病系统、中医临床业务监管、中医HIS系统等信息化服务,推动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监管,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基层云南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信息化促进中医药资源共享。依托云南省中医药数据中心,我校已建成VPN远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免费向全省16个州市200余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从业人员提供中医药信息资源,为推进中医药信息化深入基层,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加快中医药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双向转诊工程建设,为中医药科研、诊疗、康养等大健康产业链的发展贡献力量。

  发挥中医药院校学科人才优势,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学科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聚焦云南打造“绿色三张牌”建设,加强“康养结合”项目探索研究,为全省特色康养小镇建设提供智库支持。

  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中医药”行动。加快推进我校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信息化建设,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中医药”行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提倡中医未病先防理念,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

  自觉传播中医药文化,厚植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社会基础。主动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需要加快开发在线课程,实现中医药教育资源信息化。加强建在我校的“云南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声光电化升级改造,更好发挥中医药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作用,组织师生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主动参与中医中药中国行,向城乡各族群众宣传中医药健康养生理念,传播中医药文化,助力健康扶贫。

   云南网通讯员 陈思思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