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晚央视首播!“时代楷模”发布厅讲述“农民院士”朱有勇的扶贫故事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1日 21:13:16  来源:云南网

群众说他是知百姓冷暖、解民生疾苦的贴心人,学生说他是彰学者风范的传道者,同行说他是“顶天立地”、矢志创新的科学家,而他自己却说:“我不过是一名农民教授,农民在前,教授在后。”他是谁?想了解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吗?12月2日21时整,《时代楷模发布厅: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朱有勇》将于在CCTV-1首播。

央视首播“时代楷模”发布厅讲述“农民院士”朱有勇的扶贫故事 供图  

  在云南,有这样一位农业专家,他扎根云岭大地,奉献三农事业,几十年如一日,恪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用辛勤汗水育希望之苗、浇幸福之花,用渊博学识尽兴党之责、务为民之实。这位专家,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

“农民院士”朱有勇 省委宣传部供图

  2015年,中国工程院对口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展脱贫攻坚,召集在云南的工程院院士开会决定由谁来牵头这一重任。当时60岁的朱有勇毅然决然地说:“我最年轻,我来干!”接到任务后,他立即带着团队驻扎在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走进田间地头、深山密林开展实地调研。

“农民院士”朱有勇 图片来源 云南日报客户端

  调研过程中,朱有勇发现当地地处热带雨林区,温度高、日照长、水资源丰富,人均可利用土地多、种植条件好。当他看到,这个自然资源丰富本不该贫困的地区,因为没有技术、没有产业,当地群众素质型贫困问题突出,良好的自然条件并没有利用起来,心里很难过。

“农民院士”朱有勇 图片来源 云南日报客户端

  为此,朱有勇带领团队利用专业特长,科学制定了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措施,按下澜沧扶贫“快车键”,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在当地建立“科技小院”,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全力以赴带领当地少数民族农民群众依靠农业科技脱贫致富。在全国首创的院士培训班上,1440名农民学到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中药材、冬早蔬菜、畜禽养殖等技能。

“农民院士”朱有勇 图片来源 云南日报客户端

  四年多来,随着科技的注入,曾经搁置的“冬闲田”变成“效益田”,平均亩产3300公斤冬季马铃薯,为每户增加收入2500至7000多元;利用未曾开发利用的退耕还林思茅松林,成功开辟出科学种植有机三七,每公斤的干品价格能卖到8000元以上;昔日人畜共居、污水横流的山村,变成了亮化、绿化和美化的美丽村寨。朱有勇带领团队结合贫困地区实际走出了一条崭新而富有实效的精准扶贫之路。

“农民院士”朱有勇 图片来源 云南日报客户端

  目前,这里的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41.17%预计可下降至2019年的3%以下,实现了从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到 “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的跨越,为全国科技扶贫做出了有力的示范。

“农民院士”朱有勇 图片来源 云南日报客户端

  云南网记者 赵岗

  相关新闻:

  【央视新闻联播高光时刻】“农民院士”朱有勇:用科技改变贫穷

  新华时评:把科研论文写到脱贫攻坚主战场

  【新华网】“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记“农民院士”朱有勇

  【央广网】“农民院士”朱有勇:用科技改变贫穷

  【央视网】“农民院士”朱有勇: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