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以品牌旅游促“三交”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9日 09:14:00  来源:云南网-民族时报

  原标题:楚雄以品牌旅游促“三交”

  【开栏语】

  旅游是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各民族相互了解、增进感情的重要渠道。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决定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这项计划实施两年来,云南省积极响应,以景区为平台、游客为主体、群众为基础,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旅游业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各族人民旅游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在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地见效中,我省16个州(市)作出了怎样的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绩?积累了什么样的经验?让我们一起走近探寻……

旅游推介活动现场 杨亚楠 高建泽 摄

  长期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抓手,通过发挥“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等丰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旅游品牌创建工程,不断增强楚雄旅游吸引力、影响力和美誉度,营造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2023年,全州接待游客6307.6万人次,同比增长51.4%,旅游总收入597.2亿元,同比增长43.6%,全州旅游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有效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和文化交流,推进了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加强统筹谋划 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贯彻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三年行动(2023-2025年)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着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12月30日至2024年1月6日,成功举办了首届楚雄时装周活动。马来西亚、老挝、缅甸等7个国家和海南省五指山市、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省内外24个州(市)组队参加时装周系列活动,以赛装为名、以时尚为媒,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实现美美与共、世界共享,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群众参与度高,项目签约多,来楚游客剧增,彰显了“丝路云裳·七彩云南”品牌效应,推动了跨国交往交流。

  加强宣传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楚雄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组织全州各级景区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重点督促指导各景区将创建工作与景区品质提升相结合,使创建工作成为完善景区服务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美誉度的重要推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成效。督促指导全州旅游景区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标语,利用LED电子屏、微信、微博等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传播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好声音,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同时,加强解说员培训。积极推进景区联盟行动,举办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牌解说员培训班,对A级景区解说人员实现全覆盖培训。并打造旅游精品线路,策划推出了“探秘楚雄·生命走廊之旅、悠然楚雄·古镇文化之旅、绿美楚雄·奇山异水之旅”等8大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红火楚雄·夏日民俗体验之旅”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元谋龙街红军横渡金沙江渡口景区入选文旅部长江红色基因传承之旅线路,依托优秀的民族文化,以线路打造为载体,将全州各A级景区串点成线,进一步提升景区知名度。

  强化业态培育 优化旅游产品供给

  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楚雄州积极打造“滇中旅游胜地”,实现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推动全州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制定实施《楚雄州“十四五”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大滇西旅游环线“一个中心、四大走廊”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一批规划措施,通过发挥引领保障作用,全面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跨越发展,夯实全州旅游新业态发展基础。大力推动景区品质提升,有效提升景区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新创建南华德茂庄园景区、南华风华雨露景区、双柏李方村景区、姚安地索红色文化旅游景区4家AAA级景区,截至目前,全州共有39个A级旅游景区,其中AAAA级14个、AAA级25个,楚雄紫溪彝村等8个自然村获评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楚雄紫溪镇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通过省文旅厅初评进入文旅部评定程序,8个行政村创建云南省金牌旅游村进入省级实地验收评审程序。

  开展协作交流 推动旅游跨区域发展

  抢抓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建设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和省委、省政府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的重大机遇,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加强与滇中地区城市、周边地区城市、发达地区城市以及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积极构建“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信息互通、要素流动、互利互惠”的合作发展新格局。楚雄与攀枝花、昆明、红河等地区签订合作协议,围绕打造滇川风景道、恐龙IP、推动金沙江流域文化旅游联合开发,打造金沙江流域(元谋、武定、禄劝、东川)跨区域文旅一体化示范区,推出精品旅游产品线路,推动旅游跨区域发展,进一步提升楚雄旅游形象。

  夯实发展基础 壮大市场主体

  为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建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库,成功引进南京玉虎、力方等头部文旅企业,伟光汇通、田园牧歌等一批本土企业回楚发展。元谋人世界公园一期、元谋远达温泉康养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侏罗纪文化旅游产业园、姚安古镇农文旅综合体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2023年,14个项目入选省级重大项目,其中2个入选省级重中之重项目清单。整合省州县有关部门资金1291万元建设20个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提升项目,提升旅游设施88个。投入200余万元资金实施楚雄州文化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有效推进旅游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建成运行“云南公共文化云·楚雄”平台、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数字平台,公共文化服务在线管理及运营能力显著提升;持续建设更新“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系统,不断完善景区慢直播、语音导览、AI识景、Wi-Fi覆盖、游客预约等在线旅游功能,全州智慧旅游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温德姆、星河房车营地等一批高品质酒店及新业态产品开业运营,全州“吃住行游购娱康体休”文旅产业体系不断丰富。目前,全州有2210家旅游住宿接待设施,从业人员8万余人。

  抓实保护传承 深化中华文化认同

  健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挂牌成立了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各县(市)也成立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州分别建立了梅葛、彝族火把节等传习所共65个,夯实非遗传承、传播阵地。依托中秋、国庆、春节、民族节日等节庆活动,全面展示和宣传民族特色文化。全州各县市、乡镇先后举办“赛装节”“插花节”“虎文化节”“牡丹文化节”“左脚舞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举办了“红火楚雄·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采用“动态展演+静态展示”“现场体验+线上直播”“非遗文化+旅游景区”等形式集中展示展销非遗文创产品。通过民族文化的培育与发展,凸显了旅游企业文化特色,赢得了游客良好口碑,对外展示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深化了游客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本报记者)

 推荐新闻! 举报